楞严经快诵网

在这里,或许有一句话能让你醍醐灌顶——《金刚经》名句赏析

发布时间:2024-09-18 05:20:33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在这里,或许有一句话能让你醍醐灌顶——《金刚经》名句赏析

《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本经以金刚比喻般若智慧,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即依如金刚般坚固的般若智慧,能摧毁我法二执,永出三界,到达智慧彼岸获得大安乐涅槃的果位。

般若智慧是整个佛法的精华,而《金刚经》又是所有般若法要的精华,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有极其深广的内涵,今天就为大家分享经中的五条名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具实质性的坚固不变之法,如来可以宣说。

在实相中,佛果亦如虚空中的鲜花,唯是名言假立法;同样,如来也未曾说过固定不变、在胜义中依然实有存在的佛法。真正的如来是一切诸法的本性,是大无为的法身智慧,因此不应当执著如来是有相法。佛出不出世,都是在众生的迷乱显现前安立的,实际本性中并不成立。

二、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以色见到我,以音声来求我,则此人已步入邪道,不能见如来本面。

我们在世俗名言中所见到的如来具有不共的庄严身相,但这只不过是暂时清净的现象,从法身空性的角度而言,将佛的各种身相庄严看成是真正佛,这是一种错误。而且以各种声音来求见佛也是不了义的,这样的修行者也非真正的修行者,彼等已经趋入了修行的歧途。

三、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自心有一丝执著,就不是真实的境界。

为利益众生,修行者应在世俗名言中修安忍波罗蜜,在胜义中修无住的安忍波罗蜜。唐代永嘉大师云:“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心正在专注时无可专注,恰恰发菩提心时,在胜义而言无有可发。初学者通过闻思通达空性便可逐渐去除有实无实的种种执著,如果心还落于执著,就不是真实的境界。

心相续中若能生起真实无伪的胜义菩提心,即能专注真实中,即可远离对任何法的执著,不为物转而唯一安住在万法的本性中,如是则与如来境界相同。

四、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这句话的意思是,远离一切有无戏论之相,就是真正的佛陀。

虽然佛在迷乱众生前显现有色有相,但这色相,实际并非究竟的如来本性。

只有离一切声音、色法等相,乃至远离一切边戏,才是真正的实相,真正的佛陀。

禅宗有这样的一则公案:一个寺院里有个小和尚尿急,他跑到大殿对着佛像小便。老和尚见了呵斥他:“世界这么大,为什么不恭敬,朝着佛像小便?”小和尚回答说:“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处处都有佛,东南西北上下等十方都有佛,而且‘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师父,您说我该向哪里尿呢?”

离一切戏论才是法性实相,真正的佛是自心,见到心的本性即为见佛。

五、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一切诸法本性是大无为法,离一切所缘执著,但一切贤圣以所证无为法之能知方面而有差别。

一切诸法不存在之实相,是一切圣者以入根本慧定之智慧所照见,而一切贤圣的差别,也都是建立在无为法的基础之上。差别的意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个理解方法,由圣者根本慧定所证,除无为法空性以外,真实的相执有、无、是、非四边都得不到,而有境圣者根本慧——如来藏光明显现方面有差别;另一方面,圣者入定时离一切戏论,安住于般若空性之中,而出定时以所抉择的无为法空性而有差别。

从圣者所证的空性无为法之反体而言,则无有差别;但从显现或能证方面而言,圣者智慧也有深浅差别。六祖云:“三乘根性,所解不同,见有深浅,故言差别。”三乘所证悟的无为法空性无深浅,但能证智慧方面有差别,罗汉智慧狭小,菩萨智慧较深,佛的证悟最究竟圆满。六祖在解释差别的时候,与此处以无为法解释差别很相合,江味农居士也是从见解的深浅方面讲差别。圣者智慧的差别,从所证的无为法空性方面不成立,仅从圣者有境智慧方面则可以成立。如果所证空性的反体有差别,那么无为法就变成无常的法,而我们所说的无常也应该成了无为法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