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袈裟,你了解多少
袈裟梵语kas!a^ya,巴利语kasa^ya 或 kasa^va。意译作坏色、不正色、赤色、染色。指缠缚于僧众身上之法衣,以其色不正而称名。佛教僧众所穿着的法衣,因为其色不正,故叫坏色衣。
1、为什么叫坏色衣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袈裟’是僧尼们的‘法衣’,它是从衣的‘色’而立名的;所以也可以把它叫做‘坏色衣’或‘染污衣’。又因为‘袈裟’的缝制方法,必须先把布料剪成一些碎块,然后缝合起来;所以又可以把它叫做‘杂碎衣’或‘割截衣’。又据四分律第四十和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说:‘袈裟’是由阿难尊者奉佛指点,模拟水田的阡陌形状缝制而成。世田种粮,以养形命。法衣之田,长养法身慧命,堪为世间福田;所以又叫做‘田相衣’、‘福田衣’。
‘袈裟’的制式,也有它的一些原因和含义的。第一:印虔地点处于热带,人们多著白衣。佛教为了僧俗有别,所以规定衣服染色。第二:白色俗装,比较亮丽;法衣坏色,不求美艳。第三:割截缝制,能以杜防典卖,且无法移作他用。第四:染污杂碎,能除爱美心理。第五:割截染坏,可息盗贼夺衣之念。
2、袈裟究竟什么色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袈裟’虽然是以‘色’立名,但是它的颜色如何,却是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我们且把其中的基本的、主要的说法,介绍如下:
四分律第十六说:有三种坏色:或青、或黑、或木兰色,可随意染。十诵律第十五说:或青、或泥、或茜,三种坏色。
另据五分律第九、磨诃僧祇律第十八、毗尼母经第八、萨婆多毗尼毗婆沙第八、有部毗奈耶第三十九、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第九等典籍,也都说是三种坏色。三种色是:青色、黑色(或作‘泥巴、皂色’)、木兰色(或作‘茜色、栈色、赤色、乾陀色、不均色’)。这三种色,是‘袈裟’的如法之色。
所谓‘坏色’,有一种解释说:‘青、黑、木兰’皆属‘坏色’。比丘著其任何一色,都算是‘如法、如律’。又有一种解释说:必须把‘青、黑、木兰’混浊一起,才能算是‘坏色’。更有一种解释说:必须把‘青’等五色混合一起,才算是‘坏色’。—如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说:‘“袈裟”此云“不正色”。谓将青等五色,相互混合,染成不正之色,名为“坏色”’。
3、袈裟可成就五种功德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据《释氏要览》卷上载,释迦如来昔为大悲菩萨时,曾于宝藏佛前,誓愿于己成佛时,袈裟能成就五种功德:
1、佛弟子虽犯种种邪见,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达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之果位,得不退转;
2、天龙、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则可于三乘解脱道上,得不退转;
3、若有鬼神、诸人,为饥渴、贫穷等所迫,得袈裟小块乃至四分,即可饱含充足;
4、若众生共相冲突,起怨贼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
5、若持有袈裟小块,恭敬尊重,则一旦在兵阵,常得胜于他人。
4、袈裟的披法
洞彻灵明无挂碍,千差万别一时通。
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
披着法袈裟有通挂左右肩之“通肩”,与裸露右肩披挂左肩之“偏袒右肩”两种。
于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若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披通肩法。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