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以戒为师,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3-01-14 15:55:55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以戒为师,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上如下瑞法师

  ——在普寿寺与太原师范学院联合培养的第二届比丘尼大专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根老和尚在上、袁市长、王校长、及在座省市区各级领导、法师、大德、护法居士,同学们:

  大家吉祥!

  时轮旋转,太原师院和妙吉祥寺联合培养的2003级历史系,比丘尼大专班,转眼度过了3年紧张而充实的时光,,圆满完成了学院规定的各门功课,终于走进了这个庄严隆重,充满光明,象征着成功的毕业殿堂。刚才聆听了诸位大德、领导以及同学们讲话和发言,我深受鼓舞,感想良多,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普寿寺上下院全体住众,在这个法喜充满的殿堂里,表达一下我的心声:

  首先我诚挚感恩三宝慈悲的加持,感恩党和国家英明的政策,感恩各级领导,尤其是在座的各位领导积极推动和支持.感恩杨钊等诸位护法居士虔心护持,感恩太原师范学院诸多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恩为培养僧才而作出贡献的所有人们,因为有了以上众缘和合,我们与太原师范学院联合办学,才能取得如此的初步成功。

  其实,在这个令人欢喜鼓舞时刻,我深切感受到沉重培养僧才的历史使命。从上面诸位领导讲话中,不难看到前辈大德,政府领导乃至护法居士对我们寄予的厚望。正如叶小文 局长在中国佛教协会七庙四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佛教在时潮流激荡下,面临着三个需要:"时代需要佛教大有作为,大有作为需要大量人才,大量人才需要大力培养。"

  结合本寺修学宗旨(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和当今社会对佛教界提出的迫切要求, 我们需要细细体会叶局长讲话宗旨——“重新举起‘以戒为师\’的旗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了响应党的方针政策,佛教界应有怎样作为呢?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说得好:“佛教是讲究和谐的宗教”。由此可见,今日佛教界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去年四月叶小文局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曾表示:“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佛教作为有深刻和谐思想和与和平理念宗教,可以在缓和因快速发展引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由此可见,作为爱国爱教的僧众,我们必须勇于承担,有所作为,用佛法来和谐社会,将佛法落实在人间。

  面对历史赋与我们佛教界的机遇,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能否承担得起?必须承认,随着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提高,社会上有一些不清净因素已经污染佛教界。清凉界出现热恼,清净地有了渣滓佛教界内部信仰淡化,戒律松驰,虽不算普遍,但也引起很多仁人志士忧患。

  作为“净化人心,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佛教界首先要正本清源。党要求党政干党政干部则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我们佛弟子更应求自己"常修持戒之德,常思众生之苦,常怀度生之志"。凭于此作为培养僧才的主要目标。如果我们自律不严,又怎样以律劝导人?如果我们自心不清净,又怎样去净化他人?如果我们自身不知怎样和谐社会,我们又怎样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自律,自净,自和,都必须建立在学戒持戒的基础上,而利人济他,和谐社会则需要一支道心坚固,佛学功底深厚,世学知识扎实的僧才队伍。

  从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角度讲,僧众有了戒定慧三学基础,尚需补充世间文化,提高世法素养。从本寺和师院联合办学目的和方法来看,僧众学习世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了解社会,体会人生的过程。充实了世学的僧众,在弘法度生,和谐社会当中就会如虎添翼;加上英明国策,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我们在所不惜消除不和谐因素,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即将所向披靡,发挥应有作用。

  在这洋溢喜庆的时刻,我必须劝谏所有的毕业学僧:第一,毕业并不意味学业结束,而意味着新学习,新事业开始,今天的毕业只是说明昨日已过去,更等待我们明日积极向上、进取。 第二,毕业只是世学增长世学的一段落,意味着"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才刚刚开始。同学们,面对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众生对我们的期望,切莫以少为足,骄傲自大。同学们应牢记刚才根老和尚对我们教诫:"学海无涯"。同时我们应知道佛法无边。应精进努力,不懈地在菩提路上求新进取。第三,毕业并不意味着轻松,更意味着历史使命的承担。因为,你们今天的毕业,凝聚着各级领导、诸位老师、众多护法居士的辛勤付出,也凝聚着寺院每个角落辛勤劳作师父们的无私奉献。大家付出和奉献,不仅是为看到你们走进光辉的毕业殿堂,更重要的是想看到你们能去承担为法护法主持正法重任。希望你们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无尽众生无尽愿,一肩挑起莫踌躇!”

  最后,让我们共同祈愿:

  三宝慈光普照世界,

  佛法雨露遍洒三千。

\

  众生心境永离悲苦,

  自在祥和充满人间。

  谢谢各位大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及护法居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