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信受.一心奉持
──守三戒的年轻修行者
可能很多人对戒律都会有些误解,觉得戒律实在太多、太严肃了,并非一般人所能受持的,而且戒条这么严格,就好像绳子一样,把人捆绑得紧紧的,受戒之后就完全失去自由,这是多么难过的事啊!也有一些人,不是看这表面的,而是懂得戒律的好处,可是却怕受戒之后万一不小心犯了戒,罪报就更大了,所以不敢去受戒,结果得过且过地生活着。就好像以下佛陀时代的一个「守三戒的年轻修行者」的故事,佛陀就是运用智慧与善巧,令一位慕道且嫌戒条多、又怕犯戒的年轻的修行人,真正明白戒律的意义,专精修持,最终得证阿罗汉。故事发人深省,以此可作为初学佛弟子们的借鉴:
佛陀在世时,在「祇树给孤独园」带领弟子们精进用功,日日不懈。当时舍卫国的百姓对佛陀非常敬仰,对僧伽也很尊重;每天僧众出去托钵,队伍都很庄严整齐,当地的人民都很恭敬地供养。
有志修行的年轻人
有些年轻人看了,心里很羡慕。其中有一位长者子心想:佛陀贵为王子,却能舍弃富贵出家、修行证果,得到天下人的仰慕尊重。我应该向他效法。
于是长者的儿子也希望能远离名利,学佛出家,因此就向父母提出追随佛陀的要求;父母当然是舍不得,但是他们也是佛教徒,明白唯有出家修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所以,最后还是把儿子送到佛陀的面前,请求佛陀完成他的心愿。
佛陀非常慈悲即收下这名弟子,然后请长老比丘代为教导;长老比丘亦非常尽责,于是就将他们生活中的规律一一为他分析,教他要守戒──五戒、十戒、菩萨戒,甚至要守比丘二百五十戒。
这位年轻比丘一听,啊!原来有那么多的戒!心里很是惶恐;心想:「出家必须守这么多戒,一不小心就会犯了其中一条;这么多的戒,我一定守不好;既然守不好,我不如还俗算了,还俗可以做一位在家居士,不但可以经营事业、娶妻生子,还可以护持佛法。」
他心里打定主意,于是向长老比丘提出请求。
长老比丘听了觉得很不安,因为这位年轻人是佛陀亲自交给他们指导的,现在起了还俗之念;长老比丘们感到着实为难。即向年轻的比丘说:「你想还俗不是不可以,但是必先向佛陀表明心意。」
持守身、口、意三业清净
几位长老比丘就陪同他来到佛陀面前,长老比丘一五一十地向佛陀报告;佛陀听后就问年轻人:「你为何刚出家又想要还俗呢?」
年轻的比丘也很坦白地说:「佛陀的教团里,大家都要守持净戒,但是这些戒律太多了,我怕守不好犯了戒,那就污染了僧团,这不是很罪过吗?所以我想还俗比较好,将来也可以护持佛法呀!」
佛陀说:「你听了这些出家人的戒律就退失道心,这道心未免太浅薄了?」
佛陀向长老比丘说:「你们为何一下子就跟他说这么多戒律,让他害怕了呢?守戒要依人依时渐进才行,一下子把那么多的戒条加在他身上,太快了吧!他怎能承担得住?把他交给我好了。」
年轻的比丘听了心情实时放宽了许多;佛陀接着向他说:「年轻人,修行不像你所想的那么复杂,守规矩也不像你所想的那么可怕!你先不用管那么多戒,我只要你守三项规戒就可以了。」年轻的比丘听到只有三项,连忙追问说:「三项?那应该容易多了,我愿意守持。」
佛陀说:「我只要你守好身、口、意。这三业能够清净,则一切的戒都可以渐渐达成。」
年轻的比丘听了非常欢喜,他向佛陀叩头礼拜,愿意终身信受奉行。
佛陀向长老比丘们说:「我把愿意终身信受奉行的年轻人再交给你们调教,你们要好好培养他。」
这位年轻的比丘,每天就这样守持进修,因三业清净,所以他天天都过得很自在、很愉快,不久之后即证得了阿罗汉果。
很多比丘都赞叹佛陀的威德,因为佛陀简单的几句法语就能把复杂的规则浓缩成容易的概念,就能让一个人欢喜信受、坚持奉行,一生守持清净,终生获得无尽的利益。这就是佛陀最伟大、最慈悲的地方。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