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北京正值奥运会,我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尤其是看了较多的兵乓球赛。从奥运冠军的产生,我们也可以悟到不少修道之理。
我们可以把冠军的获得看成是修道的“证果”,而要达成这个果位,必须“性命双修”。性功是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命功是技术训练水平与实际功力,这两者缺一不可。比如马琳与王浩的单打冠军之争,从技术实力上看,二者相近,王浩还要略胜一筹,所以关键看临战时的心理素质与精神状态,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水平。能不能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又需用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相反相成”的原理,只有不计成败,放下私心杂念而彻底专注于当下的拼搏,才能放手一搏,打出自己的水平。如老子所说,“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越想赢球的人往往越不能如愿,越能放下的人也就越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得”与“失”的辩证法。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修道,但不要奢望每个修道的人都“成仙成佛”,而应立足于“做人”。离开了现实而盲目地想要快速成佛,就会成为一种妄想。真正的修道境界,只有极少数用他们全部的时间精力投入于修道、以修道为人生唯一大事的人才有希望达成。所以,我们必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走自己的路,但永远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强加于他人,也不要因为他人的目标而影响自己的道路。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