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有一位老翁和姑嫂们,虔持数年的愿心,远道航海,来山进香。
舟抵普陀的时候,翁、嫂们正预备舍舟登岸、上山进香的当儿,忽然小姑天癸适临,因为身体不清净,所以不能跟随父亲和嫂嫂一同上山拜佛,请她嫂嫂在菩萨面前代为进香,以了心愿。其嫂短而笑之,小姑更觉惭恨,自己无福亲见菩萨,只得独坐舟中,静待父、嫂上山进香回来。哪知正值海水涨潮,潮水不断上涨,把刚才上岸的一条路全淹没了。道路断绝,无法上岸,而腹中又饥不得食。
忽然看见一个老妪,手持饭箪而来,屡搬小石投水中,搴裳濡足登舟说:特为姑娘送饭来!说罢置饭箪而去。小姑甚为奇怪,以为是父亲使令此老婆婆送饭来吃的。直至下午天晚,父、嫂在山上各处礼佛而归,那时已经潮退路现,他们实在忘记了预备小姑的午饭,迄至回船见面的时候,方才想起来小姑还没有吃午饭,因此忙问:姑娘受饥挨饿了吗?小姑说:午后已经有一个老太婆,送饭来给我吃过了。
我以为她是你们遣来送饭的,难道不是你们叫她送来的饭么?他们公媳两个很惊奇的说:并没有叫人送饭呀!小姑娘即将老太婆送来未吃完的饭,拿出来给他们看,表示所言不谬。嫂嫂这时已经悟知一定是观世音菩萨显圣,变现一个老婆婆送饭来,以济这个虔诚远道来山进香拜佛的少女,因身体不净,惭恨自己无缘得睹佛面为辱,所以菩萨现身变化给她看,以增其信念。她与她的公公赶快返殿祷谢,仰瞻莲座,见大士之衣裾犹湿。因此后来就称靠船上岸的那个地方,名曰短姑道头。就是嫂嫂短笑小姑于此,菩萨显圣送饭的感应,说明小姑诚心的故事,后人名其地以志纪念也。那个地方也就是现在香船来山靠岸停船的码头。菩萨显圣的那个大殿,就是现在的慈云庵,紧靠在码头旁边上岸,不几步就到。笔者曾在该庵大殿后面,见有后人塑供纪念的短姑像,也不断有人来向她进香礼拜。短姑道头上有一座道头牌坊,是民国八年无锡陈锡周居士捐资建造,钢筋水泥,工程坚固,形势雄壮。较之本省竹南佛教名胜狮山紫阳门,高下悬殊,真是不可以道里计了。上面匾额有不少名人题字,例如滇南王人文题曰南海圣境,东海徐世昌题曰同登彼岸,河南冯国璋题曰宝筏迷津,黄陂黎元洪题曰金绳觉路,江朝宗题曰回头是岸。又有大兴冯恕联云: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无机不被,万里无云万里天。四明王禹襄联云:一日两度潮,可听其自来自去;千山万重石,莫笑他无觉无知。简照南联云:到这山来未谒普门,当先净志;渡那海去欲登彼岸,须早回头。象这类文字并茂的题词,真美不胜举。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