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有四种因缘会使大众心生贪爱。是哪四种呢?
比丘因为居士供养衣服而起爱着;由于乞食得佳肴而起爱着;由于床座、卧具而起爱着;由于居士所供养的医药而起爱着。
因此,比丘们!有此四种因缘,令心有所贪染。
有比丘贪着所穿的衣服,当他没有得到想要的衣服时,便起瞋恚心,念头一直萦绕于此事。或者贪着食物,在没有乞得或不称心如意时,就心生懊恼、瞋恚,心中也不断地想念,希望得到好食。
或者贪着卧具、床座,得不到时便起瞋恚心,甚至还念念不忘。或者贪着医药,当他没有得到所需的医药供养时,就会心生不悦,起诸想着而念念不舍。
比丘们!你们应当要知道,什么是可以亲近的善法?什么是不可亲近的不善法?如果得到衣服时,极为喜爱而起贪着,这是不善法,不可亲近;若得到衣服时没有喜好或厌恶,心中不起贪着,这是应当亲近的善法。
乞食时,对于施主的供养,存有分别、好恶心,这不是善法,不可亲近;乞食时,对食物的精粗好坏不生分别,这才是应亲近的善法。
同样的道理,若施主供养床座、医药时,也不应有分别与贪爱,这才是可亲近的善法。大众应当心无贪着、亲近善法,除去心中的贪爱与一切恶法。
当如此学习,方能使檀越施主获得供养僧宝的功德福报,受用无穷,最终定能灭除生死轮回而契入涅槃。」
世尊于是说此偈语:「衣裳用布施,饮食床卧具,于中莫起爱,不生诸世界。」
当时,在座听闻世尊教化的比丘们,个个心生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苦乐品第二十九(八)》
省思:
《华严经》云:「不起凡夫染污心,必成寂静菩提果。」众生因为有贪爱、取舍等染心,以致生死轮回无有穷尽。三世诸佛出现于世,就是为了教化众生出离生死;为使檀越获福而应供,与此因缘中心无分别,不生贪爱取舍,便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信心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二六时中借境练心,不生分别、处处作主,如此发精进心、长远心,最终定能契悟菩提自性,成就道业。
(转)
推荐几篇很好的文章:“从佛经中看什么是见性”、“从佛经中看什么是闻性”、“从佛经中看什么是六解一亡”、“《楞严经》精华篇:七处征心”、“《占察善恶业报经》中,地藏王菩萨开示的唯心识观法门”。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