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是人心灵中最为宝贵的质量。与真诚相比,单纯显得更高尚,更纯洁。单纯绝非是简单和纯真,而是一种精神格调,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因此,如果要对心的境界给出评价,我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年轻时由于当记者的便利,采访并与可以称之为大家的人物面对面地交谈,以后又曾近距离地接触过一些位高权重的长者。我发现,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朴素单纯的特征,并非像外界揣测的那种复杂。尔后我读过不少人物传记,发现一切精神的巨人,其灵魂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当然,单纯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精神巨人们深信,每个生命的个体不过是宇宙的儿童,须从根本上使自己的心灵永葆儿童的单纯。由此他们对宇宙永恒的本质充满精神的渴求,面对死亡与不朽、世俗与神圣之类的根本问题,渴望以某种引渡方式超越有限的肉体生命而达到更高的精神存在,本能地为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自己的心灵越来越丰富。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人把人性中的两种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一种是儿童原始的单纯。幼小的生命未开化,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这种儿童人性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另一种是超越的单纯,与生命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智者圣贤,都是通过信仰、思考和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达到了相通,因而他们的心灵内核和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性的单纯。
然而,在这两种自然和人性的两种单纯之间,隔着社会和社会关系。在世俗社会的作用下,人一方面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另方面又在人性复杂化中被阻止走向超越的自然。因此,大多数人往往在失却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不能获得超越的单纯。所谓「反璞归真」、「返老还童」,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须穷毕生的努力,坚守灵魂的执着,才能重回孩提的王国,找到童心的视角,获得人生回归的最大凯旋。
与丰富的单纯相反的另一面,是贫乏的复杂。这是些贫乏浅薄的心灵,他们的心灵空间被各种利害关系和人际关系占据着,整日精于算计,工于权谋,所以复杂。还有那些所谓的「富人」、「大款」,处心积累,机关算尽,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