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作者:轻松视角
心经印能法师2019年3月19日,安徽合肥,巢湖市居巢区银屏镇张山村大秀山东麓,这里有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渊源的古寺,碧秀禅寺,原名碧秀庵,据《居巢区宗教志》一书中对碧秀庵的记载,碧秀庵亦名团埠庙,面对白牡山,背依大秀山。该寺庙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一座古禅宗道场,后于文革期间遭破坏,成了一片残垣断壁。1985年,由村民邀请九华山上仁下森大和尚从毛公洞来到碧秀禅寺,他不畏艰辛的修缮残垣断壁的碧秀古寺,并于此闭关三年。
后来,上仁下森大和尚受桐城市佛教协会再三诚意邀请往桐城别峰禅寺担任住持,2015年,巢湖市银屏镇芙蓉村村民等有关部门及上王山东边杨村村民,多方努力虔诚再三邀请上仁下森大和尚回碧秀禅寺任住持,大和尚为报答父老乡亲的护持之恩,故重返碧秀禅寺,并且不顾年迈之躯再次修缮碧秀禅寺。
“碧潭有影心源静,秀水无尘眼界宽”,碧秀禅寺位于岱山山脉,群山连绵,山峰起伏,山恋叠彰,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修竹成遍,劲直擎天,山花烂漫,百鸟争鸣,这里奇特的自然风光,悠美的迷人景色,早以闻名遐迩的“岱岫晴云”之誉,被列为古巢十景之一。
3月19日,摄影师在碧秀禅寺看到了二块几百年前的清代石碑,一块为康熙年间,一块为道光十六年,上面记载着当年村民百姓捐献钱物修建古寺的事宜情况。
“初关不破不进山,重关不破不闭关,牢关不破不下山”,碧秀禅寺原任住持上仁下森大和尚,1942年出生于肥东县,他是孤儿,从未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 一出生就被卖到合肥的一位有钱没有孩子的人家, 养母在他2岁时就去世了, 养父也在他16岁时过世,后因为种种原因对生活失去信心,寻了短见,幸好当时有位老和尚广华师父救了他, 被救活后就跟随老和尚住在山洞里。于1970年落发出家。不久后,广华老和尚即圆寂了,他就一直住在山洞里修行。
1980年,上仁下森大和尚行脚一路乞讨两年才从甘肃走到九华山。1982-1986年,他在九华山钟亭撞钟,在此期间与慈明老和尚一起共处了三年之久,他说他真正的传法师父是慈明和尚。1986年10月,他离开九华山去寻找理想安静的闭关之处。因为祖师说过“初关不破不进山,重关不破不闭关,牢关不破不下山”。这是指导所有修行者的原则,师父真心要此生了生死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果,不愿混混庸庸的为名为利而过日子。
上仁下森大和尚于1987-1990年选择了巢湖的毛公洞为理想的修道场所,他一人住在毛公洞达三年之久。出来后,他把附近的一所破旧寺院重新建好。因为还没有证道,再次于1992-1995年进入碧秀禅寺闭关修行。
从年轻时代一直住山洞达10多年之久, 到老年开悟证果后才出来建庙弘法。上仁下森大和尚不图名不图利, 辛辛苦苦建好后就让与其他有道的出家师父管理, 自己云游四方, 像济公和尚一样。他当年修苦行曾经修过不倒单, 一年没有躺下休息过。10多天才吃一点米饭,现在仍然是一天只吃中午一顿饭。
2019年2月,上仁下森大和尚退隐,碧秀禅寺交给弟子释圣童法师代管,据释圣童法师介绍,这个位置就是当年师父闭关的地方,如今已经扩建成为佛堂,师父是严守戒律之人,夏天无论多热都不穿短袖衣杉,而且无论早课时佛堂有无信众,他都非常认真的一丝不苟的迈步,拜佛,上香,念诵。
上仁下森大和尚随缘说法, “自在”不拘泥于在寺庙里度众, 他因机说教, 让所有见到他的人都生欢喜心。
上仁下森大和尚因广结善缘,众弟子愿随他进驻修缮古庙,弘扬佛法,如今的碧秀禅寺一直倍受四方信佛缘者和旅游人看重,五湖四海的宾客纷至沓来,近客有本省各地、江苏、上海;远客有山东、台湾、澳大利亚华人等。为了重整古寺佛地,扩大香火,开辟旅游,在数万信众资助下,他们一面整修古寺,一面扩建山门前水泥广场,新建休息活动室和室外长廊凉棚雅座,在当地村部的帮助下,将历年来从山下到碧秀禅寺再到岱山顶端的一条羊肠小道扩建成单车行驶的水泥路,大约三公里,该寺面貌现己焕然新,香火灯绕,人头撵动,摄影频频,赞声不止。
“心花顿开忽一音, 了达本源见真迹......禅那解脱妙法轮, 一扫万劫尘垢心。”如今,上仁下森大和尚再次出门云游去弘扬佛法。碧山秀水一古寺,来过一位传奇大和尚坐禅诵心经!这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碧秀禅寺,将会继续为当地弘扬佛教,发展旅游事业奠定坚实基础做出贡献。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