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婚姻不能讲道理!讲道理注定是失败的

发布时间:2024-11-04 05:16:43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婚姻不能讲道理!

讲道理注定是失败的

在我生活的周围,有幸福的家庭,也有不幸的家庭。

幸福,是因为懂得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不幸,是因为把家当成了讲道理的地方。

其实幸福婚姻最忌讳的是华山论剑、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

尤其是夫妻之间,没有必要非得分出个厚重薄比、高低输赢,许多不幸的家庭正是因为不晓此理才经常搞得夫妻之间狼烟四起、战火不断,最终把和睦变成了分离。

俗语说: “有理走遍天下”。

但对夫妻来说,有理千万别拿回家讲,也就是说千万不要把理带回家,尽管家是一个身心自由驰骋、栖息的地方。在家里,可以同吃一锅饭,同饮一壶水;可以同床共眠,相爱相拥;可以说,可以笑,可以做一切,但偏偏就不是个讲理的地方,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可以讲理。

一个温馨的家也许需要的很少,一杯水、一碗饭、一句我爱你!而这里的很少却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包容的心,男人要“让”,女人则要“忍”,宽容、谅解是组合家庭最基本的东西。

毕竟,家是用来存放爱的地方,不是用来讲理的地方。

每一个家庭都将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婚姻的磨合期,审美疲劳期等情感方面的危机期,无论你们婚前是怎样的相亲相爱,怎样的难分难舍,怎样的海誓山盟,都将经历这样的婚姻里程碑,甚至白雪公主和她的王子也要走过这样的路程。

大仲马曾说: “要维持一个家庭的融洽,家庭里就必须要有默认的宽容和谅解。”萧伯纳也告诉我们: “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而同时也蕴藏甜蜜之爱的地方。”

柴米夫妻,食的是人间烟火,谁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就不要太过较真,求全责备,而应多体谅,多包容,这样彼此相处才会和谐,婚姻才得以延续。

我相信,婚前的每一个家庭都是我们自己用辛勤的双手亲自建造起来的,建家的时候,我们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期盼、充满了幸福感!

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延伸,夫妻之间的神秘感和亲近感也随之不断的在淡化,随着淡化的不断深化,淡出了平淡、淡出了矛盾、淡出了争吵、淡出了伤害;有些人也可能淡的夫妻反目成仇,淡的双方体无完肤。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婚后怎么这个人变得这么不讲理?

这么不可理喻?

我从前不知你是这样,我要是知道你是这样,我就……

谈恋爱时,男女之间往往是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

可一旦生活在一起后,各自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其实,人,还是原来的人;家,还是原来的家。

只因为夫妻间神秘感的消失,双方对对方淡化了、吞噬了、收缴了。

初恋时的心潮澎湃,望穿秋水的幸福感没有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感觉也没有了,最清晰的感受便是左手握右手。

于是,尊重的目光少了,挑剔的目光多了;包容的心减弱了,好胜的心强化了。

难道婚姻就像有人说的那样: “婚姻就像吃饭,你点的肯定就是你爱吃的,可等菜上了桌,你还是忍不住先看看别人的盘子。”

这是一种不甘心的心里在作祟呢?

还是因为没上桌的菜最好吃呢?

抑或是吃不到嘴的才最香呢?

我们不能否认人心都有着这方面的贪婪和占有欲。

爱情和婚姻的演变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及其复杂的过程。

不可否认,相守多年的夫妻许多感情问题都是在男方功成名就,女方花容失色之后。

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许多夫妻出现感情问题不能排除争强好胜这个因素,因为争强好胜是削弱夫妻感情的潜在危机,一般情况下,男人的成就感和女人的衰减都可以助长这种潜在的感情危机。

男人成功后的“气吞山河”和女人的“色衰之后”的自惭形秽,一方面使成功的男人自我感觉良好;另一方面使色衰的女人遭到伤害和冷遇。

成功的一方觉得另一方就得听自己的。

于是,战争和隔膜就有了,结局是: 一个成了“白眼狼”,另一个就成了“糟糠之妻不下堂”。

婚姻经营到了这个境界,谁还肯为对方的幸福和冷暖再去买单呢?

还怎样让婚姻日久弥新呢?

所以,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

是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慰问,而不是质问;是倾诉,而不是控诉;是难忘,而不是遗忘;是彼此交流,而不是交代;是为对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向对方诸多要求;可以浪漫,但不要浪费;可以随时牵手,但不要随便分手。

既然结合了,就要努力共同走下去,即使不再爱这个人,也只有怀念,而不要去怀恨!

“婚姻是需要填充的空盒子,你必须往里放东西,才能取回你要的东西;你放的愈多,得到的也就愈多。”

很多时候,婚后的情感是靠一点一滴存储起来的,如果说一个尊重的眼神,一句体贴的话是零存整取的话,为对方多做一点,多谦让一些,爱对方多一些便是零存整取,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你所得到的情感回报就会愈来愈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