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唐朝:玄奘——献身佛学、立志取经

发布时间:2024-08-13 05:16:34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唐朝:玄奘——献身佛学、立志取经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献身佛学、立志取经,

玄奘,俗姓陈,名祎,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一说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附近)人。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他的曾祖父陈钦,在南北朝时代做过北魏的上党(今山西长治县)太守,祖父陈康,做过北齐的国子博士,父亲陈惠,在隋朝一度担任江陵(在今湖北省)的县令,以后便回到故乡,过着且耕且读的生活。陈惠对于儒家的经术很有研究,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有四个儿子,玄奘最小。当时佛教盛行,玄奘的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名长捷,玄奘也在十三岁时出家,在净土寺随兄学习佛教经典,专心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二十八岁时,被推荐移住长安大寺院庄严寺。因为他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也有人称他为“三藏法师”。

玄奘画像

玄奘在苦心钻研佛学中,发现原来翻泽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有些问题说法不尽一致,又听说天竺(今印度半岛)地方有很多佛经,便决心到天竺去取经。但是,唐朝初年,政权刚建立,内部尚未巩固,而且与突厥的关系比较紧张,玄奘虽一再申请出境,都未获批准。在此期间,他学习梵文,了解西域、天竺等地的风俗习惯,积极做好到天竺取经的一切准备。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一说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他私自跟一些商人从长安出发,经过秦州(今甘肃天水县)、兰州,到达当时的西部边境重镇凉州(今甘肃武威县)。他被官府发现了,凉州都督李大亮逼令他返回长安。幸亏当地佛教领袖慧远帮助,秘密派慧琳和道整两个徒弟,护送他西行。他们昼伏夜行,好容易经过张掖,到达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这时,玄奘骑的马已经倒毙,跟随他的两个小和尚也跑了,凉州追访、通缉他的公文也已发来。公文上写明:“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宜严侯捉。”瓜州的州吏李昌,带着访拿玄奘的文书来找他。交谈中,李昌为玄奘那种立志求经、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就当面撕毁公文,催促他赶快出关西行。

玄奘路线图

玄奘碰到当地一个名叫石槃陀的胡人,愿意替他带路。又遇到一位老翁,很钦佩玄奘不辞辛劳的坚定意志,把一匹曾经往返伊吾国十五次的老马,赠送给玄奘。玄奘连夜跟石槃陀一起出发,好不容易混出了玉门关。他们在草丛里睡了一觉,准备继续西行。天将拂晓,突然间石槃陀拔刀而起,在玄奖面前徘徊犹豫。玄奘知道他起了异心,但也不惊怕,只是端坐不动,好意打发他走开。

玄奘画像

玄奘只身在沙漠中前进。黄沙浩浩,一望无际,哪有路径可循。他只有随着一堆堆的骸骨和驼马粪便的踪迹前进。这样走了八十多里,一天中午,来到第一座烽火台。他正在马旁喝水,突然飞来一箭;过了一会儿,又是一箭,险些中了膝盖。他知道自己的行踪已被哨兵发现,就急忙朝着烽火台大喊:“我是长安来的和尚,要到西天取经,请你们不要射箭。

”守卫烽火台的官兵弄清了玄奘的来历,都很钦佩,送他过了烽火台。到了第四座炸火台,校尉王伯陇还留他住了一夜,又送他一大皮囊水和马料、干粮等,并且告诉他:第五台校尉性情粗暴,恐有意外,叫他绕道而走,到野马泉取水,再经西走。

玄奘雕像

玄奘在上不见飞鸟、下不见走兽的戈壁滩上,走了一百多里路,就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野马泉。他口喝难忍,在喝水时,一不小心把一皮囊水都拨翻在沙土上了。没有水,怎能越过沙漠呢?他想再回到第四座烽火台去取水。但他又想,白己曾立下誓言,不取得真经,决不后退一步。于是,他又毅然继续朝西前进。一直走了五天,滴水未进。起初只是唇枯舌干,后来浑身燥热,喉咙疼痛,呼吸迫促,连眼睛也睁不开了,最后昏倒在沙漠中。半夜里,徐徐凉风把玄类和马吹醒了。他振作精神,勉强地牵着马继续朝前走去。突然,那匹老马拼命奔跑起来。玄类跟在后面,这样又走了几里,忽见前面不远处有一片碧油油的绿洲,还有一处甘澄镜澈的清泉。他赶忙跳下马.人与马都过去喝个痛快,把生命从死亡的边缘狡救了过来。

玄奘雕像

出了大沙摸,经伊吾国来到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国王麹文泰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久闻玄奘大名,热情款待玄奘。甚至每次进餐,都亲捧杯盘,希望玄奘留居高昌。但是,玄奘志在西行,麹文泰盛情挽留不成,假意要送玄奘回国。玄奘绝食以示决心。麹文泰被玄类的精神所感动,只得放玄奘西行。临别之前,两人在麹文泰母亲面前结为兄弟。麹文泰送给玄奘许多衣服、马匹、干粮,还给沿途各国国王写信,请他们帮助玄奘。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