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佛教对僧众日常生活有哪些要求

佛教对僧众日常生活有哪些要求? 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规律的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业。因此,举凡行、立、坐、卧,一切举止动作都要威...
佛教对僧众日常生活有哪些要求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三、劝善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二十三、劝善弃恶 圣德腾香  诗曰:  贤妇施衣裹圣伤,悲心毁谤劝修良;  善因福报生天上,身着金缕口妙香。  印度摩竭陀国的首都...
佛教圣众因缘集 二十三、劝善

佛教对精神与物质的解释

精神与物质,是形成世界各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如何看待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切哲学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对此,佛学也有它的解释。 精神领域的各种现象,是感觉器官与意识的具体...
佛教对精神与物质的解释

佛教怎样在日本传播的(一)

一般以日本钦明天皇13年(552)百济的圣明王进献佛像、经论、幡盖和上表马信佛法,为佛教传日之始。一说是继体天皇16年(522),南梁司马达等来到大和,建立草堂,安置佛像礼拜,为日...
佛教怎样在日本传播的(一)

佛教寺院的山门为何也称为三门

福建闽候雪峰寺  蓟县独乐寺东侧哼将    蓟县独乐寺西侧哈将...
佛教寺院的山门为何也称为三门

佛教小故事:畸形

有位信徒向默仙禅师说道:  “我的妻子悭贪吝啬,对于好事,一财不舍,你能慈悲到我家去,向我太太开示,行些善事好吗?”  默仙非常慈悲的答允。  当默仙到达信徒家时,信徒...
佛教小故事:畸形

佛教故事:众生皆有佛性:贫女

佛教故事:众生皆有佛性:贫女宝藏、力士额珠2018-04-29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佛陀于菩提树下成道后,第一句话便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
佛教故事:众生皆有佛性:贫女

佛教对物质世界和有情生命的看

一 《楞严经》中,佛教对物质的起源与结构有很精彩的说明。《楞严经》卷三,佛说:“汝(指阿难尊者)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
佛教对物质世界和有情生命的看

佛教所说的“空”有哪些意义

如本法师  空(梵语为sunya),大乘佛法最根本的原理即是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如是诸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诸所有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
佛教所说的“空”有哪些意义

佛教故事:什么冤仇

佛教故事:什么冤仇临济禅师道:“我到此目的,既不礼佛也不拜祖!”塔主听后非常不解地问道:“请问大德!佛陀及祖师与你有什么冤仇?”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反问道:“您为佛陀与祖...
佛教故事:什么冤仇
  • 首页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