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佛教常识问答(九)

佛法教理,博大精深,义理幽玄,文化不高和悟解力差的人很难学习领会,怎样才能使佛法结合人们生活实际,有益于社会道德,精神文明的建设?  诚然,佛法博大渊深,不易为人们所了...
佛教常识问答(九)

佛教意义上的世界和平的实现

佛教意义上的世界和平的实现 持田日勇主题佛教意义上的世界和平的实现  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会长  日莲宗本山藻原寺贯首                     持田日勇 ...
佛教意义上的世界和平的实现

佛教放生习俗的形成及其流行(

佛教放生习俗的形成及其流行 圣凯法师  放生习俗的形成,既有佛教戒杀护生的思想根源,同时亦受到儒家好生思想的推动。南北朝以来,在皇权贵族的支持下,逐渐以天然水湾为放生池...
佛教放生习俗的形成及其流行(

佛教故事:增加一分定力,就会

有个妇人,经常为一些琐碎的小事大发雷霆,虽然她知道这样很不好,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天长日久,她终于再也忍受不了了,于是去向高僧求助,希望禅道可以帮自己摆脱痛苦。高僧听...
佛教故事:增加一分定力,就会

佛教戒律与社会和谐互动

佛陀创教,构筑了一种与世俗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出世舍家,游方乞食,苦行制欲,以求解脱。这一信仰形态迅速传播开来,与印度传统主流思潮相抗衡,成为印度人另一种精神生活选择。...
佛教戒律与社会和谐互动

佛教故事: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

佛教故事: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2018-03-16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  儿子的死对二人的打击太大了,回想起自从儿子一出生,就给这个家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现在连给孩子...
佛教故事:一个冤冤相报的故事

佛教寺院中香炉的意义

佛陀时代,印度民族也流行熏香,随着佛教传到中国溶入华人社会后,中国的香炉,就进入佛教的殿堂了。成为了供养焚香的器具,佛教中称它宝鼎。与花瓶、烛台一齐供养于佛前,为比丘十...
佛教寺院中香炉的意义

佛教我们面对诽谤、侮辱时的态

佛教我们面对诽谤、侮辱时的态度 宣化上人   【第六章 忍恶无瞋 】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瞋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这是第六章,说明了善能胜...
佛教我们面对诽谤、侮辱时的态

佛教修行要点

修行人要有择法眼,才能选择何为正法,何为邪法。正法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是修行人的六大宗旨。依此宗旨去修行,就是正知正见。邪法就是有争、有贪...
佛教修行要点

佛教反对纵欲 并不提倡一味禁

三、对欲望不同的看法及态度西方哲学经历了中世纪对欲望的否定,到了启蒙主义运动之后,开始肯定欲望的合理性。认为饮食、睡眠及性爱都是人类的本能,这些希求是合理的、道德的,人...
佛教反对纵欲 并不提倡一味禁
  • 首页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尾页
  • 共 1000 页
  •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