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见性才可称之为真佛。
有人说:禅堂里是讲“心地法门”,没有什么好讲的,扯来扯去是消磨时光,悟道就在一刹那,一下子就开悟了,扯这么多干嘛?扯来扯去只是让你生起信心,懂得因果,懂得一些佛法。
其实这是无知错误的观点,佛陀最终的目的是让人懂得真如自性,而方便是为了让人懂得因果。
懂因果只是懂世俗谛,而懂真如自性则是懂胜义谛。
禅宗以见性成佛为宗旨,那么什么是见性成佛的“性”呢?“性”指真如自性。
那么见性成佛就是要懂得什么是真如自性,然后再去证悟,才能够成就最高的心地法门。
六祖闻:“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只是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这句话。但并未真正完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以他向五祖请教,在五祖之处习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渐渐的彻底了悟了金刚经,因此六祖并不是一下子就开悟了的,他是经过之前闻法(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增长智慧,之后在五祖处不停的听法,听五祖开示金刚经,由此慢慢彻底开悟。
因此开悟并不是一下子的事,是需要一个知识积累和实践的过程。
佛教有见性开悟的胜义谛法门,也有了悟因果的世俗谛法门。
禅、密、净、三宗皆为大乘佛法正宗,在胜义谛本无分高下,三宗皆可见性成佛。
净土宗三根普被,而密宗更是方便具足,唯禅宗具有局限性和狭隘性,方便不足,禅宗只有上根上智之人才能够受益和证悟。
佛教更是有密行第一或声闻第一,或禅行第一的种种弟子,他们不过是佛门某个宗枝修行比较好的弟子,他们具有局限性和狭隘性,只是某个宗派的佼佼者,并不是能够统领万法的法王。
因此佛教各宗的祖师爷们是没有办法和教主相提并论的。
教主是法王,可以统领万法。而佛教各宗祖师爷只是了悟了一些具有局限性的佛法,所以并不能够称之为法王。
为什么龙华三会指出在释迦牟尼以后弥勒替代释迦牟尼佛,而不是历代祖师替代释迦牟尼佛?那是因为历代祖师只是一代祖师,只是了悟了佛法的一部分,并未完全领悟一切佛法,所以他们没有资格成为法王,因此他们只能是佛祖的弟子,而不能另创佛法,成为新的佛祖,新的法王。
而弥勒佛祖不同,他不但完全领悟了佛法的内容,更是具足了方便,他在方便上超越了释迦牟尼佛,因此才能够成为新的佛祖,新的法王。
六祖以及六祖以上的祖师几乎没有不刻心钻研佛法的,六祖在五祖处听经闻法而后开悟,其他祖师也不是一下子就开悟的,他们都有学习佛法的一个过程,经过沉淀之后,懂得了一些佛法的知识之后,而后才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明白了一些道理,这就是某些人所谓的开悟。
其实这种开悟叫做见性了吗?其实不是!他只是明白了一些道理而已。若想见性,必须得先知道什么是真如自性?而普通人若想知道什么是真如自性,那么首先必须得先闻法,只有通过闻法,才能够了解什么是真如自性,知道了什么是真如自性,而后才能够再去证悟。只有证悟了,才能够叫做见性成佛。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