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从前有位老师收有二个学生。老师患了脚疾,让两个学生替他按摩,每人各负责一只脚。而这两个学生,平时互相嫉妒仇视。当一个学生临时离开,另一个学生就捉住由那个学生负责按摩的脚,用石头打断。当离开的那学生回来见状,怒不可遏,也捉住由另一个学生负责的脚,也用石头打断。
在佛教的信徒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大乘佛教的学者,排斥小乘佛学;小乘佛教的学者,抵毁大乘佛学。好端端学问研究,却被宗派间的门户之见破坏了,从而忘却了修证佛法的两种途径。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
原典:
53、师患脚付二弟子喻
譬如一师,有二弟子。其师患脚,遣二弟子,人当一脚,随时按摩。其二弟子,常相憎嫉。一弟子行,其一弟子捉其所当按摩之脚,以石打折。彼既来已,忿其如是,复捉其人所按之脚,寻复打折。
佛法学徒,亦复如是。方等学者①,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复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②,二途兼亡③。
注释:
①方等:音译为毗佛略,意译亦称方广或大方广、大方等。为九部经、十二部经之一。指大乘经典,即广说广大甚深之义者。
②大圣法典:指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之后所说之教法,在其涅槃之后所结集成的四部阿含经典,即《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其内容包含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果。
③亡:他本作“忘”。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牦
3、网文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