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僧偈
百尺竿头不动人,
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
十方世界是全身。
南泉禅寺赏读
这首诗偈,千余年来,在丛林中流传极广,老禅师们对一些功力较深的修行人常说:“百尺竿头、一更进一步”,这也成为了中国民间的常用俚语。可在本偈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与我们日常理解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当然不同,平常人理解的,是量上的进步,而这里所表达的,却是质上的飞跃。
南泉禅寺“百尺竿头不动人”,能在“百尺竿头”上坐着或站立着而“不动”的人,“杂技”功夫是到了家的,但必须有一个支点,他才“定”得住!修行的人总想捞一点什么,如佛啊、禅啊、空啊之类的,有了这些点作依靠,他们才“定”得下来。这到底对不对呢?
南泉禅寺部分对,但却不彻底,因为你还有所依靠,还未彻底的“空”。只有把那个视为命根的,抓住不放的东西彻底抛弃,就是“百尺竿头须进步”。有人说,这样一来不粉身碎骨了吗?
南泉禅寺就是要你粉身碎骨,不粉身碎骨,就无法彻底“空”,只有把一切可依赖,可凭藉的东西全都“空”干净,才可以“十方世界现全身”,这时,你就是佛,就是禅,就是空,还须依靠什么!
会善寺作者
长沙景岑唐代僧人。号招贤大师。起初住鹿苑,为第一世。后行化于长沙(现在的湖南),时人称其为“长沙和尚”。前往参南泉普愿禅师,献《投机偈》道:“今日还乡人大门,南泉亲道遍乾坤。法法分明皆祖父,回头惭愧好儿孙。”
会善寺普愿承偈答曰:“今日投机事莫论,南泉不道遍乾坤。还乡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因此获得开悟,成为法嗣弟子。后来遍游诸方,居无定所,任缘接物,随请说法。
会善寺其言直截洞明,其文清澈圆融,学者参悟,得了自心。曾与仰山慧寂论道。唐懿宗时示寂。清雍正敕封“洞妙朗净禅师”。
会善寺普愿(748—834)唐代僧人。俗家姓王。郑州新郑(现在的河南)人。唐至德二年,出家为僧,投密县大限山大慧禅师受业,苦节笃励,研习各种经论。大历十二年,诣嵩山会善寺景律师处,受具足戒,习相部旧章,参究毗尼篇聚之学。
会善寺后来游学讲肆,参加各种法会,对《楞伽》、《会严》、《中百门》等经造诣更深。又到马祖门下参学,参听之后,寻绎师说,道业大进。曾与归宗智常、麻谷宝彻同去参谒南阳慧忠国师。
会善寺贞元十一年,到达池阳南泉山(现在的安徽池州境内),埋谷砍木,构建禅宇,自种自给,足不出南泉30年。因称“南泉普愿”。太和初年,陆亘等迎请下山供养。从其学者不下数百人。著名弟子有赵州从谂、长沙景岑等。
供灯南无阿弥陀佛传播佛法,广结善缘。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