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友某某是江苏省著名律师,以帮人洗冤、维护公正为功德。常以一极俗之语自警:“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世间求利者,只见其利,不见其害,不择手段地求官、求名、求财,就是不知道“还”的道理。借人东西要还,无其实而占据高位、窃名夺财,岂能不还?其所还者,绝不可能只是所占之位、所据之名、所夺之利,其所作所为都要去还。知道“还”的道理,做事就不会图侥幸。
古时有人向一圣者问求官之法,圣者曰:“做官一事,你更莫想。你须知得,通经史之谓文,练韬略之谓武,膂力过人之谓勇,智能出众之谓才。汝自思量,有一于此否?若四中不具其一,要做官,不过图侥幸而已。”侥幸做官,必有报应,“或致祸于现世,或殃及于子孙。”这种“贪有限之荣名,受累生之恶果”之行为,是利是祸?世人以升官发财为喜事,智者以名不副实为不祥之兆,究竟谁知利弊?
“学而优则仕”,本是古人非常慈悲的告诫。仕是一个慎而又慎的职业,关系到百姓的命运、天下的安危。无德无才而削尖脑袋当官,必然会祸害百姓,官越大造孽越多。侥幸做官,即使希望做些好事,“亦未免公中有私,善中有恶”,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害子孙。“学而优则仕”,其中的“学”不是现在的学术,而是“学为人也”,“尽为人之道以至于圣”。古人良苦的用心,不但不为今人所理解,反而被斥责为“官本位”。强调学、强调做人成了“官本位”,“不做人只做官”反到成了可以理解的现象。学与仕“理同而事异”,而当今一些人却将政治看成与做人无关的“技术”,其危害之大,难以言表。
周子曰:“主刑者,民之司命也,任用可不慎乎?”古代君子“不幸”成为主刑者,必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明盛吉,为廷尉,决狱无冤滞。每至冬定囚,妻执烛,吉持丹书(古用丹笔写罪人名册,故称丹书),相对垂泪。妻语吉曰:“君为天下执法,不可滥入人罪,殃及子孙。
”视事十二年,天下称平恕。人人都知道为己,但像盛吉妻那样真正明了为己之理的人却并不多。“滥入人罪”是伤天害理的行为,即使暂时不被惩罚,所造之孽怎可能不发芽结果?现代人有句口头语,叫“善待自己”,但却以放纵、做恶为能。将自己的私欲、面子看得比别人的命运都重要,造下大量恶因,却希望自己好,这是连最基本的因果原理都不懂,怎可能善待自己?“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知道这个道理,才可能真正善待自己。天下没有便宜事,“讨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亏。”俗语说:“扛不住头上的乌纱帽,就必受其殃。”只要认真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这并虚妄之言。求官不能侥幸,做官更不能侥幸,否则害人害己,求官、为官者不可不慎。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