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学习佛说盂兰盆经(节录)

发布时间:2024-11-05 05:19:30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学习佛说盂兰盆经(节录)

佛说盂兰盆经(节录)

皎玺法师

《盂兰盆经》是我们佛门里的一部孝经,这部经的因缘是佛当时在印度,他的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尊者,由于知道他母亲在生的时候,杀业太重,死后必定要堕落到恶道去受苦,所以,目犍连尊者为了救度他的母亲,发心出家学道。他出家以后,精进用功修学,没有多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而且证得了神通第一,就要救度他的母亲。他用天眼遍观三界六道,结果发现他母亲堕在饿鬼道里面,情况非常的悲惨,他的母亲,肚子大得像一个鼓,喉咙细得像一根针。非常的饥饿,看到他母亲这样悲惨的景象,目犍连尊者就用他的钵,即我们出家人吃饭用的应量器,盛了满满一钵的饭给他母亲,谁知道饭还没到他母亲的嘴里,已经变成了火炭。目犍连尊者非常悲痛伤心,尽管自己得了神通,但是也救度不了自己的母亲,所以悲痛大叫,请求佛帮忙,佛就因为这个因缘,说出了这部《盂兰盆经》。

从那以后,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佛教诫每一位佛弟子,都要修盂兰盆供,举办盂兰法会。用种种的美味饮食,供佛及僧,仗大众僧的力量,把父母亲救度出饿鬼道。同时也可以超度我们乃至七世父母离苦得乐,我们今天学习这部经,就可以明白盂兰盆法会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尤其我们身为佛弟子,怎么样来做孝顺父母?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佛说盂兰盆经》。首先看经题,《佛说盂兰盆经》的经题是属于七种立题里的人法立题。“佛”是人,“盂兰盆”是法,所以《佛说盂兰盆经》是人法立题。“佛说”是指这部经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说的。不要以为佛是高深神秘的,其实佛陀确有其人,他是印度的王子,生在周朝周昭王的甲寅年,他的父亲叫净饭王,他的母亲是摩耶夫人,妻子叫耶输陀罗,儿子叫罗睺罗,佛是梵语,翻成中文的话,就是觉悟的意思,包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凡夫是不觉,二乘人是自觉,菩萨不但能够自觉,而且能够觉他,只有到了佛,才真正达到了觉行圆满。

“说”跟我们古代汉语里的喜悦的“悦”是通假字,就是说这个“说”跟喜悦的“悦”字一样的意思。因为佛应机说法,他看到众生得度的机缘成熟了,所以非常欢喜,同时,众生听了佛法,得到了法喜,能够按照佛的教,依教奉行,所以非常喜悦。

“盂兰盆”,盂兰是梵语,就是印度话,它的意思就叫倒悬。就好比把一个人头朝下,脚朝上,这样倒吊起来,这个人就非常痛苦。比喻我们轮回颠倒的时候,就受这样的痛苦。“盆”是汉语,就是种种的容器。“盂兰盆”的意思就是救倒悬的盆。

“经”是梵语,全称叫修多罗。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照我们现在的话来讲,经就是教科书。上面简单介绍了经题,下面看本经翻译的年代和人物:

我们知道,经典是从印度翻译过来的,所以翻译的人一定要精通两国的文字,并且要精通佛法。那么本经的翻译人是: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西晋是朝代,中国历史上有三国,三国后面就是西晋。法师,是尊称,以法为师,以法师人。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法师就是指精通经、律、论三藏的出家人,叫三藏法师。竺法护:竺是姓,法护是名。竺法护是月(ròu)氏国人,就是在今天甘肃中部,青海东部,世居敦煌。八岁出家,跟随他的师父遍访西域。法师博闻好学,立志要翻译佛法。在敦煌长安这一带一直在做翻译的工作,他所翻的经典,有165部之多。属于我国早期的翻译作品。法师毕生译经,孜孜不倦,给西晋的佛教奠定下不可动摇的基础,我们这部《盂兰盆经》也是法师所译。下面我们正式学习经文:

按照唐朝道安大师的判经方法,一般把经分成三分: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序分好比我们一个人的头,看了序分就知道发起的因缘,也大概可以知道这部经的内容,正宗分是经的主要部分,好比一个人的身体,还有第三分流通分,好比一个人的四肢。本经的序分又分两个部份,第一部分是通序,第二部分是别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六种成就。六成就就是交待法会的时间、人物、地点等,先看本经的通序,请看经文: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闻”是闻成就,也就是说这部经是阿难亲自从佛那里听闻的,我们知道佛灭度后,五百大阿罗汉,结集经律论三藏,经藏由阿难说出,阿难是佛的侍者,是佛的堂弟,佛成道20年,阿难出家,他做了佛30年的侍者,跟佛的儿子罗睺罗同岁。佛说的经,阿难都亲自听闻,在阿难没出家以前,没听过的法,佛都重新为阿难说一遍,在佛的大弟子中,阿难是多闻第一,所谓的“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也就是说阿难的记忆力非常的强,所听过的法都不会忘记,这是说的闻成就。

“如是”是信成就。我们在《金刚经》里面,读到,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就是说,佛亲口对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诚实之语,绝没有荒诞的,我们就应该相信,佛法唯信能入。只要我们具足信心,就能成就。

“一时”是时成就,说这部经的时间。佛讲经绝对有具体的年月日,但是阿难结集他不说明,只说一时,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时印度有很多的小国家,每个国家的时间历法都不同,而且我们看经典上记载,佛所说的法,没有一定的地址,有时在天上,有的在龙宫里说,有的在人间说,这些时间实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佛”是主成就。就是我们本经的主讲人,也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舍卫国给孤独园”是说讲这部经的地点,当时佛讲这部经,是在舍卫国。佛在世常常在那里说法,因为舍卫国的人民非常纯朴善良。他们非常好乐听闻佛法,所以,佛就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大讲堂,我们现在常常诵的《金刚经》、《弥陀经》许许多多的经,都是在那里讲的,这部《盂兰盆经》也是在那里讲的。“祗树给孤独园,”就是佛说法的大讲堂。

“祗”就是祗陀,是当时波斯匿王的王子,“给孤独”是一个长者的名字,这个长者的原名叫须达,是波斯匿王的大臣,家里非常富有,非常喜欢布施,常常喜欢帮助孤独的人,“孤”就是年少没有父母的孤儿;“独”就是老了没有子女的老人。长者常常喜欢救济,是当时的一位大慈善家,国人就称他为给孤独长者。

有一次,他到邻国,给他的儿子取媳妇,住在朋友家,看到他的朋友忙着置办最好的饮食,问他作什么呢?他的朋友告诉他,是为了供佛及僧。长者听到佛这个名字之后,全身毛孔竖起,他的善根发现了,他非常想见佛,真诚心感得佛放光明,长者就循着光来到佛的住处。那时,他完全被佛的庄严像摄受住了,他也不懂怎样来礼拜佛,这时帝释天的天王,就现身在他前面,拜佛、绕佛,长者也跟着拜佛绕佛一匝,然后闻佛说法以后,欢喜无量,就请佛到舍卫国说法。佛就派了舍利弗跟长者一起到了舍卫国,要建一个大的讲堂,长者看上祗陀太子的大花园,他就想要去买下来,太子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用,就开玩笑说,你要买我的园子可以,但你必须用金砖把我的园子铺满,我就卖给你,想不到他说完以后,长者真的打开自己的金库,把金砖全部铺到园子里,等他快铺完的时候,太子来了。当太子得知长者是要请佛说法,也非常欢喜,最后,花园的树由他供养,园子由长者供养,所以,命名为这个园子叫“祗树给孤独园”。这就是本经讲说的地点。

第六种成就,本经没有放到经的开端,在经的末后,有说到四辈弟子欢喜奉行,也就是本经的 第六种成就,就是众成就。

以上说的六种成就是本经的通序。

下面再看别序,即发起序:

“大目犍连始得六通”大目犍连是本经的当机众,目犍连是舍卫城宰相的儿子,他没出家前和舍利弗拜一个外道作师父,师父死了以后,他们俩各领了二百五十个门徒,俩人约好,谁要是遇到了明师,就要赶快相告。一天目连尊者遇到了马胜比丘,见到马胜比丘,威仪非常庄严,非常欢喜,就问马胜比丘:“你的师父是谁?给你讲些什么法?”马胜比丘回答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我们知道,佛教立教的根本,就是因缘,目连一听,心服不已,马上回去告诉舍利弗,就一同带领众弟子,投佛出家,他们俩个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目犍连是神通第一;舍利弗是智慧第一。

“始得六通”,这个六通是指六种神通,也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目连非常孝顺,现在得到了神通,他当然马上就要去实现他的愿望,要去救度他的母亲。《父母恩重难报经》告诉我们:“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这样挑着,把皮都磨破了,露出了骨头,甚至把骨头磨破了,露出了骨髓,这样一直挑着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这个血盖满了自己的脚,这样的功德还不能报父母的深恩,可见父母的恩是多么的重。又说,假使有人遭饥馑年,就是碰到饥饿年,没有得吃,为了爹娘,把自己的身体粉碎,碎得像微尘一样,经百千劫,来供养自己的父母,还不能报自己父母的深恩。我们看动物里面,慈鸦反哺,就是小乌鸦看到老乌鸦老了,不动了,找不到东西吃,小乌鸦就自己出去,找到东西以后,回来喂老乌鸦吃。羊有跪乳之恩,羊吃奶是跪下来的,动物尚有这样的美德,何况我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学佛的佛弟子?更要孝顺我们的父母。要让我们的父母断恶修善,学佛证佛道,让他们永远离苦得乐。因为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学佛以后,人生才有了希望,人生才圆满。

以上是本经的序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