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8.色空不异

发布时间:2024-08-26 05:20:10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善祥法师: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二、公案 — 散位止制 8.色空不异

僧问福州大安禅师曰:「此阴已谢,彼阴未生时如何?」

(识起迷情於彼、此五阴(蕴)之分别相。此五阴已空却,彼阴未生时是证入本体空相,住在空性上。彼阴若再现时,何有异此阴?)

大安禅师云:「此阴未谢,那个是大德!」

(谢前、谢後之五阴,均是本体之动相,仅有真、妄之别耳,那个还是你自己。)

僧云:「不会!」

(未识禅机,若不令彼阴生起,即沈空住寂,本非究竟。)

师云:「若会此阴,便明彼阴!」

(彼阴本与此阴同,若了悟体、用二相,彼阴即是此阴矣!亦即是旧瓶不再装旧酒也。行者清净心已得,假借这五蕴身行菩萨道,利益群生。)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无上心法者是解脱法、菩提道,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无有法得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者,故修无上心法却是无有少法可得,既无少法可得,可说自性本无增无减,不垢不净,仅是无始劫来所熏习的妄执要让它灭却而已。

未修行前大家都有个五蕴身,等认真修行後,待无始劫来所熏习的妄执灭已,又以为此五蕴身将灭去,故要寻找另一个五蕴身的究竟。不知未修行前的色、受、想、行、识等五阴,与修行後的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并无不同,行者若觉得有所不同,都还是在半途中的五十种魔相中,若认识不清就会迷失掉,甚或着魔而入无间地狱。

五阴的功能修行前与证悟後会突变成什麽样呢?没有什麽不同的,色身照样是色身,人照样有觉受,只是少了会忧、喜、苦、乐的感觉。想照样会想,只是不会胡思乱想,有因缘才会想,而想後又不会起烦恼。行阴微细照样迁流不息,只是已不受它的影响而能不执为真。识阴本无生灭,仅是留存无量无边的业种,并能 照一切境而已。

总之,修行前的五阴所显现的法,众生随之而妄执起烦恼法,若修得清净心,则行者五阴身所现的一切法仅是法相,而无随之而起的烦恼法。

2.释题

本公案系在探讨证悟自性前後对五蕴身的看法,「色空不异」是在显示什麽?色相怎会与空一样呢?《心经》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大般若经》云:「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当然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妄有,因缘和合为有,实与空无异。行者修证前後之五阴,并无不同。前者是妄执为有,後者悟空理後体知因缘而有,但不妄执为真,故证知色空不异的道理。现在举「色」来讲为什麽不异「空」。「色」是物质形相,不是在讲颜色,是肉身的色相,佛教的色相是讲在形相,中国文化受佛教的名词薰习太重,所以误把色相当成身体,但不知一切的物质形相都是属於色相,不是只有指世间的一切有情。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怎麽讲呢?就以色相来说,先从物理现象来说明,我们的眼根的光波长能因修行而改变,如果正常人的可见光下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人像,若眼根在红内线(infrared)的波长下(1x10-6M),仅能看到一团肉身的光影红黄绿等色,不能见此人全像。若眼根在X光的波长下(1x10-10M),仅能看到人的骨骼架子,不能见此人的皮肤外表。若眼根波长改变成γ波长下(1x10-12M),一切的质量将转变成能量而无所见,这将接近於空相了。上述是依科学的仪器而说的,若真的修行人的眼根波长改变得很小,是可见鬼神、菩萨及佛的化身的,很多同学都有此经验。

人在打坐时能改变眼光波长,入二禅境界时,眼睛、耳朵、身体慢慢入空,在二禅境界,六个识心去了五个,仅馀第六意识心;进入叁禅的境界,第六意识慢慢断除污染法,舍念清净的「舍受」心现,染习慢慢清净了;四禅更是舍一切境,所以没心念也就入空去了,这是色身上感知的空,是真正的心去了知一切的空,性境一如;境本来是有,因性境一如,境不是又变成空吗?所以在有相的中间,只有一个了了的觉知,禅境中也有觉知的。

四禅是色界世间禅最高的禅定,虽然天寿很长(五百大劫),但寿尽还要去轮回。

色不异空,「空」能否回「有」呢?如果从理论讲,走回头路当然可以感觉有相的存在,那是凡夫的境界,诸佛、大菩萨的境界不是这样,住在空性间可化身无量,从空中化成一切相。如果你慢慢学会化一切相,可化一个佛相来给人看也可,从空境中随意念起就可以转化成有相。

六祖讲心不清净不要学法,要证到空才有定力,若根本未证到空,学会玩这个有什麽用呢?死了还随业再流转,转不了业的。因为你转不过以前所造业的幻相,你没办法抵挡它,你还是要跟它走,所以修世间禅的人,很多修行者都有超能力,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就是无法超脱得出叁界。要修神足通是不简单的,中脉通了,气机具足全身,且能心物合一,你心说跳,观身无相,你就能飞到空中,四大已经“空有融合”了,才可以跳到空中飞行。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有不二,打坐如果打得很好,二禅时身体触觉应该没有了,只剩我有一个了了的觉知,身体似不见了,是你的觉知不执着这个色身,所以就空掉没有了,但是你还在不在呢?当然在。例如在饭後经行时,就能做到把身空掉。「经行」是南传佛教修法,吃过饭经行,如果气很旺,一念起将身放空,心就没有感觉色身的存在,但还有一个了了知觉在那里,你觉得手、脚好像没有合在一起,其实也不是不合在一起,只是你不感知它的存在,这样也可以体会空的境界,因为它超越现实,不再执着这个色身,当你回省过来,我还是在这里站得很稳,所以空与有是不二的。

现在你追求解脱法,刚刚讲「色」,现在讲《心经》上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蕴都一样,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我们由此可了解你喜欢、不喜欢,忧、喜、苦、乐也是空,这四受空掉而得舍受清净,就可以超越,就能解脱,超越色相,超越感情领纳作用-忧、喜、苦、乐的觉受。

3.语体文解

僧问福州大安禅师:「此阴已谢,彼阴未生时如何?」凡夫的色、受、想、行、识等五阴身非因缘、非自然性,故经禅修後,而能了解虚幻不实,也能加以调伏好,感情领纳作用不受了!清净了!不胡思乱想了,很微细的影像念头都不被转,内心的六识、七识都没有执着第八意识的法尘时,故说此阴已谢了。

「彼阴未生时如何?」假设继续修持,把这个不清净的心病灭掉了,成就了清净的色、受、想、行、识无有妄习可流转,此时彼阴未生起时又如何?我们说:修行过程由妄有而修入空观,再由空的悟知回凡入有相,再找回这五阴身之用。此阴灭,彼阴未生时是悟空的实我,要承认它就是我-真我。

之後彼阴会起,那怎麽办?其实,彼此二个五阴身有什麽不同?未清净前也是五蕴身,再找出来也是同样是这五蕴身,这样还要修什麽?

是以空性在超越这些对五蕴的感受,以前看不清楚才会被它黏住,现在我看清楚了,我超越了它,我有一个觉知的心可以了解。譬如说,有同学被我骂得很凶,这是表相,自心清清楚楚,这不是泼妇骂街,外表给人看的是发怒,内心却能如如不动,这那里有在发怒? 不似 ,因已超越了五蕴的觉受。所以这前後二个五蕴身是一样的东西,只是前者(此阴)被绑住了、迷糊了,想怎麽样就被操控起哄,现在我的灵知灵觉,在利用这个五蕴,在利用原来的五蕴身,气脉打通了後,并没有换另一个身体,所以色身还是一样。以前你发怒,人家说你疯狂,现在超越了、开悟了,发怒还不是那个样子,不因修行而改变你的五蕴身。

此公案缘起於本体界,此五阴已空,色、受、想、行、识灭而住空性中,这未清净的五蕴身,修行後妄习已调伏了,已证入本体空相,彼阴再生,何有异此阴?

大安禅师云:「此阴未谢,那个是大德!」若说修行後此阴也没真灭谢,那个还是大德你自己。那个五蕴虚狂被调伏後,那个还是你自己!谢前、谢後之五阴,均是本体之动相,仅有真妄之分别耳。以前妄心抓五阴所现为真,受它左右,现在了解五蕴本来都是空的,非因缘、非自然性,懂了後就可再利用这个五蕴身,这个五蕴身还是你!并不要等待另一个五蕴生起,五蕴要生起什麽?原来谢了都是你内心的短见,以世俗话来讲就是旧瓶换新酒,瓶子是老旧的,装的是新东西,比较清净,除非像道家练得还老返童,样子不像年纪大的自己身体,否则自己的心假设清净,身尚无变化,这还是以前的你的,只是不会像以前那麽会攀缘造业。

僧云:「不会!」所问的僧人未识禅机,不知如何体会彼五蕴未生起时,那个也是自己,往後若不会生起诸法、五蕴之相,沈空住寂,本非究竟。你如果一直要排斥我们原先的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身,又等待另一个五蕴身生起,那是认识不清,不能使用它,这样是住在空境上。现在五蕴都破了,如果没有回凡来!与小乘的修行者没有二样,你内心是解脱了,对喜怒哀乐能自在无碍,但不能依它自在行菩萨道。

师云:「若会此阴,便明彼阴!」彼阴本与此阴同,未修行时凡身五蕴身虚假度过活着,现在经实修而将五蕴虚幻不实调伏了、灭却了,此时空相显露,对诸法自能无碍得解脱,这不正是真我吗?随後彼阴再起用,了悟体、用二相均是幻,在幻中做幻事,彼阴即是此阴矣!亦即是旧瓶不再装旧酒也,行者清净心已得,假借这五蕴身行菩萨道,利益群生。禅师告诉他,彼阴本与此阴同,若了悟体用二相,体悟到空不为境所转,再来利用此五阴身,利用它来弘法,来渡众生,利用它来续佛慧命。修行不去讲法渡众是小乘境界,所以悟了後要再回凡起用度化群伦。

( 85 年 12 月 17 日 讲於 法尔)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