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快诵网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七讲

发布时间:2024-07-25 05:20:10作者:楞严经快诵网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七讲

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七讲

各位听众!今天的十善业道经,讲到十善利益中:

丙字下第五段、不两舌的利益。

两舌、并不是两个舌头。舌为发言的工具,在名言上表示与妄言之言,绮语之语,避免重复。而且、假如叫两言两语,似乎都不成话说,所以叫两舌。

两舌者、比如一个人,于其他两个人,有所期图,于是向甲说:乙、于你有谋害的意向;再对乙说:甲、于你有恶意的毁谤。使甲乙两方,感情破裂,然后再进一步加以挑唆,使他们发生争斗,而后从中渔利,所谓鹬(音月ㄩˋ)蚌(音棒ㄅㄤˋ)相争,渔翁得利。或者对于某一个人,当其于我有利的时候,我就竭力的誉扬而拉拢他;时过境迁,当初于我有利,现在反而于我有害,那末!我就散布他的谣言,把他一脚踢开。至于无罪而证入人罪,无短而宣扬人短,这都是两舌。轮转五道经上说:为人欢喜宣扬人的罪恶,死入地狱,烊铜灌口。更拔出他的舌头,以牛犁耕之。转到畜生道里去,则生为恶鸟,叫出声音来,使人听了都生恐怖。这是两舌的报果。佛陀深深了解到因果的必然,在在劝人不要两舌而说和合的言语,所以经上说: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

两舌、含有破坏他人的恶毒作用。不两舌,就能获得不可破坏的果,因因果果,不会有丝毫差别的。

这五种法中,由个人的身体,一直说到善知识。因为先有个人,而后才有眷属。有信仰而后才有修行。信仰修行,都由于善知识的启示。

五种法中,每法两句,都是第一句为所得果,第二句出其因由。

一、身体康健谓之‘不坏身’。‘无能害故’者,因为这人过去没有破坏过他人,所以生生世世,也没有人来破坏他。所说的坏,就是用刀用枪或其他的方法致人于死,叫做坏。

二、家庭间一团和气,没有争吵的怪象,叫做‘不坏眷属’。现在社会上的离婚,或者脱离父母子女的关系,那就叫做坏眷属。‘无能破故’者?因为过去没有用两舌挑拨人家的是非,使别人的家庭不和,所以这人生生世世不会招致到有破坏他眷属不和的恶果。

三、信仰三宝,坚定不退,为‘不坏信’。‘顺本业故’者?本业、就是本来所修行的事业。这一位不两舌的人,本来深信三宝,坚定不移。所以生生世世,对于三宝不会退堕,因为顺乎他本来所修的事业。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由于不以两舌破坏他人的修行,所以生生世世,获得合法的修行。这不坏法行的获得,由于自己的道心坚固,于所修才能持久不坏。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善知识者,善于知因识果,或德高望重,为众人之所知识。佛教里、尊称各宗的长老,或说法的法师、为善知识。信仰佛教,欲得认识佛理,则必须亲近善知识。‘不坏善知识’,善知识、难道还有可坏、不可坏的吗?这很难说。大概善知识的资历,也许有浅有深,资历浅的善知识,他的道行,遇到不可抗拒的魔境,或者就会转变,转变就是破坏。因此、不可破坏的善知识,是很难得到的。这一位不两舌的人,由于不以两舌,诳惑他人,所以生生世世,获得德高望重,资历老练而不可破坏的善知识,做他的导师。是为五种不可破坏法。经上接著说: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音居ㄐㄩˇ)坏’。

‘正眷属’者、正当的眷属。‘魔’、是魔罗,译成国语为能夺命,是专门破坏佛教的一种魔鬼。‘外道’、是心游道外的修行人,自己走错了路,还喜欢要人家跟他跑。沮坏者,阻碍破坏。

佛陀说:人能远离两舌,现世能获得如许功德,如果将这功德回转而为佛果上的庄严,那末!将来成佛的时候,一定会得到具有正信佛道的眷属。魔王是破坏人信念的魔鬼,外道是引人向邪途的愚痴人,但对这位不两舌者成佛而后的眷属,既不能阻碍其前进,也不能破坏其信心。向下讲到:

丙字下第六段、不恶口的利益。

恶口的口,也是发言的工具。恶谓粗恶,从嘴巴里发出来的粗言恶语,以发泄自己胸中的愤闷,或者不甚文雅的猥(音委ㄨㄟˇ)亵(音屑ㄒㄧㄝˋ)谑(音虐ㄋㄩㄝˋ)言,都叫做恶口。涵养是人们的美德,古人说:‘勃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弗怒。’这就是涵养的表示。没有涵养的人,如果遇到悖逆的境界,则嗔火一起,冲口烧心,骂詈毁辱,无所不至。都如‘你是畜生,你是贱人,’做对方听了,如刀割肤,如箭穿心。依佛教的因果律说:犯恶口的人,死了必定要堕落三途,备受众苦。如佛经上说:恶口众生,死堕地狱,地狱里的狱卒,割罪人的舌头,叫众人自己啖食。地狱罪毕,转生饿鬼,常有蛆虫,或脓血,从他口中流出。如果转生畜生,而为禽兽的话,唯有食啖粪秽,居处肮脏,叫出来的声音,粗恶不堪,畜生罪毕,生而为人,则面貌丑陋,牙唇(音纯ㄔㄨㄣˊ)□疏(音书ㄕㄨˋ)缺,口有臭味,为每一个人之所讨厌。恶口有如此的罪过。不恶口,当然就有很多的功德了。所以经上说: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音要一ㄠˋ)。是为八。

佛陀再次于不两舌之后,又告诉娑竭罗龙王说:人们如果离开恶口,就可以成就八种清净的事业。成就者、可能办到的意思。那末!是那八种呢?

‘一、言不乖度’。度者分寸,乖者违背。

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谈,要认清双方的关系,都如父、母、子、女之间,夫、妻、兄、弟、姊、妹之间,关系既然不同,身份亦复两样,双方的说话,皆有各各的分寸。不乖度,就是不违背自己应有的尺度。

‘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契者契合。理者真理。

儒家说:一世利人以言。又说:夫(音肤ㄈㄨ)人不言,言必有中(音仲ㄓㄨㄥˋ)。一个人言不妄发,说出来,就要有利益于人。有利益于人的言语,必定是合乎真理的。

‘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一般的说话叫做言,说话有了章段,声韵叫做词。都如办外交的人,善于说话,也叫做词令巧妙。承领者,接受的意思。信用的两个字,大家知道的。也就是说话可信仰,起作用。

不恶口的人,发出来的言词,非常美妙,美妙也就是使人听得悦耳、欢喜。因为有能使人悦耳,欢喜的力量,所以也能使人易于接受。因为有人接受,因而就能发生很大的效力,拿一般的社会活动来说:就是号召力。

‘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讥者讥诮;爱乐(音要ㄧㄠˋ)者敬爱好乐。

不恶口的人,由于说话很有分寸,词令又很美妙,所以他说出来的话,没有一句,会引起他人的讥诮的。同时还能使听者发生敬爱与好乐(音要)。经上说: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如来的音声,清净无染,所以叫梵音,就是清净的意思。

一个不恶口的人,不但在有漏的因位中,能获得八种净业。假如将这功德回向而为佛果上的庄严,那末!这一位不恶口的人,将来成佛时,也和诸佛如来一样,获得三十二相中的梵音声相。今天讲到这里为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