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纪 铜鎏金白度母像H 56 cm红铜鎏金,镶宝石,嵌银,阳刻梵文铭文。RMB 15,000,000-20,000,000
(壹)
常有朋友问,自永乐佛像与刺绣唐卡拍出后,佛教艺术品市场价格已远超字画、瓷器,是否还会有上涨的空间?
若了解艺术品的价值,首先要探索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三种抽象价值。1、美学特征;2、文化内涵;3、精神属性。因艺术品有扩大的价值表现形式,相对价值的表现系列则永无止境。简单理解,就是抽象价值可被发掘、延伸得无止境……佛教艺术市场之所以仍会有很大空间,原因在于未知领域及抽象密码的破译。这尊十四世纪后期,十五世纪上半叶乘愿再来的白度母圣像,即是未知领域的典范。现在有请她引领我们深入木斯塘那缥缈如烟的迷思,拨开云雾,细数过往五光十色的种种不同。
十四世纪 铜鎏金白度母像 (局部)
木斯塘(Mustang),藏语为“肥沃的平原”。王国位于西藏与尼泊尔交界。
曾隶属西藏,历代信奉藏传佛教。15至17世纪,因占据喜马拉雅走廊特殊的贸易财富,有过似锦般繁华。18世纪末,被廓尔喀部落征服,沦为廓尔喀主导的尼泊尔王国的一部分,直至2008年废除木斯塘最后一代君王晋美帕巴比斯塔(JigmePalbarBista),使英雄家族于1350年建立的木斯塘君主政权自此殒落。受早期尼泊尔和多波影响的艺术风格,木斯塘秉承着自身的卓越与鲜明,与同为全球仅见的木斯塘铜鎏金绿度母佛像一样,具备极易辨识的特点:下颌饱满圆润的鹅蛋脸;粉颈滑肩,身形婀娜,腰身颀长而突显女性的温婉;披肩的发辫,似波浪般缕缕错落呈现;手部掌丘分明,手指上节尖翘又极富律动感;六饰豪华,附以罕有的阴刻纹,以强化珠宝的堂皇富贵;莲台瓣尖雕以灵动火焰,于蜿蜒两侧盛放的肩花花蕊上,均饰有相似刻纹等六大特点。其中白度母与绿度母除尺寸大不同之外,在帽冠、璎珞、腰间嵌银,和绿度母帽冠凹槽中遗佚的嵌珍珠串而有所分别。绿度母像(高32厘米,红铜鎏金,嵌宝石,出版:一西主编《佛韵--造像艺术集粹》,第146、147页,文物出版社,2013年。展览:《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首都博物馆,2013年11月8日至11月28日)在裙裤、莲台后座处錾刻花卉、动物和八吉祥图案,而莲台底沿顺次雕铸的兰札体祈愿梵咒,则是与白度母的不同特点。
台湾辽楼居旧藏,十四世纪,西藏,绿度母
朱勒斯匹尔曼(Jules Speelman)收藏的一对贡嘎桑播像
对照木斯塘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完全一致的面部五官,宝冠、璎珞、臂钏与手钏等六饰庄严。身姿与江孜白居寺和夏鲁寺宽肩阔胸的强烈尼泊尔风格不同,更趋轻灵柔软。朱勒斯匹尔曼(Jules Speelman)收藏的一对贡嘎桑播像(高32.4厘米,34厘米,红铜鎏金,出版:一西主编《佛韵--造像艺术集粹》,第126页至129页,文物出版社,2013年。展览:《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首都博物馆,2013年11月8日至11月28日),有着明确木斯塘王子阿义森格出资,艺术家楚多造办供奉的记载。其面轮、颧骨、下颚与度母像同出一辙。腰身曲线的伸展在正、侧两面也均为相符。手臂两侧乌巴拉花卷曲的叶梢也同具彼时特有传承。由此可判定,白度母与绿度母为同一工匠稍早时期所做,而贡嘎桑播组像,虽仍延续着优美的线条,流畅的刻工,但莲台的式样则显示,他们出自同一作坊的晚些时间。
(贰)
十四世纪 铜鎏金白度母像 (局部)
不遗余力的工艺成就,塑造着多重细节的非凡。金铜佛像除在铸造与锤揲成形的基本美学之外,仍考验着匠人在打磨光润的塑像上实施“镶、嵌、错、鎏、刻”后续五种技艺的娴熟。镶:是以绿松石、珊瑚、水晶、琉璃等各类宝石,粘附动植物胶,填入预留的凹孔;嵌:多不用胶质粘结,而以两边穿孔或物理方法将己制成形的金银链,及细小珍珠与珊瑚串置入槽内。有些许空隙;错:是将金属敲捶入暗槽,凹槽剖面为马蹄形,使置入的金、银、锡、各色铜等埋入其中,使其表面平滑而不易脱落。另有鋄金银工艺,多用于铁质胎体;鎏:将金调以水银,敷于铜或银胎表面,加热后水银挥发,使金牢牢附着其上。鎏银同理。内地另多有漆金之作;刻:鎏金前后多釆用的方法,主要使塑造的线条更加清晰、立体。錾刻的衣着纹样,则多取自盛行的锦锻丝绸。铭文题记的钤錾常见于鎏金之后,非鎏金的作品只需最后的抛光打磨。
十四世纪 铜鎏金白度母像
这尊稀有的木斯塘白度母像,五种工艺方法行其有四,除“错”的工艺,其它均纤毫毕现,并完全符合14至15世纪的风格,更具罕见的典型木斯塘风貌。
十四世纪 铜鎏金白度母像 (局部)
前两种制作工艺始发于后弘,而流行于十三世纪以降。是纽瓦尔人追随着六百年前祖辈至卫藏的一路荣光,沿途播撒着成熟的技法。启程尼泊尔东部,驻扎江孜如春笋般兴建的寺院,他们与西藏西部的高超的技艺相互濡染,随后带着他们的真知灼见,持续东渐。
(叁)
十四世纪 铜鎏金白度母像
白度母,别称“如意轮”,为观音菩萨所化现,主长寿、富贵、祥瑞,并与无量寿佛、尊圣佛母合称作“长寿三尊”。与主广大慈悲的观音菩萨、救度苦难的绿度母,同为藏传佛教所常供奉。白度母以其额间、双手掌心、结金刚跏趺坐的足心,共七眼为其显著特征。
十四世纪 铜鎏金白度母像 (局部)
一般或因绿度母所化二十一尊度母中包含白色的度母,故误认为白度母为绿度母所化现。实则绿度母与白度母二尊救度佛母,皆是大悲观世音菩萨悲悯众生悲泪中所化现,绿度母主救度苦难,白度母则主长寿富贵。
十四世纪 铜鎏金白度母像 (局部)
白度母像莲台底沿联珠纹下,正面以梵文兰札体阳刻周圈咒文。如叶灵毅居士所译述:“诸古梵文字体中,以兰札文最为神圣,一般日常书写记事禁用此圣字,唯有庙堂之上的装饰文字或三宝圣物,方可使用兰札字体。由左至右共计九咒:第一、度母咒;第二、度母名咒;第三、缘起咒;第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短咒;第五、大悲观音菩萨心咒;第六、大力金刚手菩萨心咒;第七、开光咒;第八、善住咒;第九为“三圣字”。第一咒为绿度母咒,表诸度母中,以至尊救度佛母(绿度母)为根本,救苦救难。第二咒为敬称度母圣名之“名咒”,主唤度母之名。九咒中属第三咒缘起咒的字数最多,用意在于藉咒力令世俗凡庸材质于缘起聚合下,成为神圣菩萨所暂住之对象。第四咒文殊菩萨短咒,于早期古文献较常使用,不同于晚近常载之文殊菩萨心咒。第五咒观音菩萨心咒,俗称六字大明咒。以上第四、五、六等三咒语为“三怙主”(即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手菩萨)之心咒,结构皆为六字。第七咒为开光咒,用意在于藉咒力将此圣像开光启用,令成圣物。第八咒祈愿菩萨在此善住。最后之三圣字“唵啊哞(om ah hum)”用以加持坚固身、语、意等三身。综观此九咒排列,顺序有别,结构严谨,用意祥瑞,寓意深远,寄予造像作品增上之福泽缘起,令观者倍感祥和殊胜。”
十四世纪 铜鎏金白度母像 (局部)
白度母左手拈花,右手施愿,慈悲而庄严的在那西域边陲盛开的花蕾上,绽放专属木斯塘艺术的炽热火焰,那火焰的智慧光芒,引领照亮了不再崎岖的明天。
展覽:2015年10月,浙江博物館,東去西來-11-14世紀藏傳金銅佛像精品展
出版:《東去西來-11-14世紀藏傳金銅佛像精品展》2016年,北京文物出版社,第128页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