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社会各种问题不断的发生,由于很多人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迷失,故而动辄产生「轻生」的念头,「自杀」已成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甚至成为社会危机,而且这种不正常的趋势已逐渐在漫延扩大。例如最近一位著名的荷里活影星,上吊自杀身亡,实在令人不胜唏嘘;包括很多一生将欢乐送给别人,而最终却因财困、忧郁等问题而自我了结生命的艺人,他们生命所展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确实不得不使人对生命的意义一再重新思考。
2003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确定的全球第一个「预防自杀日」。全世界,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死于自杀。据统计,中国每年有29万人自杀,平均每小时就有32人用各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而自杀是总人口的第5大死因,是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一个人自杀直接影响到周边6人的生活,自杀未遂者是自杀死亡者的8至10倍,每年有170多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以佛法来说「人身难得」,我们能够投生到这个世界,生而为人是绝不容易的事,为什么有些人却不知道生命的宝贵,而想到要轻生?正如谚语所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生命的意义,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就会彷徨、迷失,所以才会做出毁灭自己的不智之事 。依佛法来说,自杀其实绝不能解决问题,非但不能一了百了,反而造成转世投生更大的障碍,而且后果更是无穷无尽。所以,我们要认清生命的意义与自杀的真相。
一、佛教的「自杀观」
据近代学者研究,通过《大藏经》的检索发现,「自杀」关键词共有526项,其中关键词出现最高的是《律部》,出现170次;《阿含部》排名第二,出现了56次。佛教的律部是专门论述行为道德与规范的典籍,其中频频出现「自杀」一词,说明佛教戒律对「自杀」问题的研究非常深入与重视。阿含中记载了佛教行化世间的种种事迹,其中关于「自杀」的教诫有56次,说明佛陀对自杀的态度非常清晰──是严令禁止的。
以佛法来说,何谓「自杀」?怎样才是「自杀」?所谓「自杀」:(一)据《四分律》卷二载,有自杀、教人杀、遣使杀等二十种。其中,「杀」即指自己动手杀害有情生命。是故佛陀本「慈爱予乐,悲愍拔苦」之心,乃制定杀戒,严禁伤害任何有情众生,若犯此戒,属「波罗夷罪」。(二)自己杀死自己。所以五戒之首即为「不杀生」,含有禁止自杀之意。「不杀」戒的范围,不但是虫蚁等微小生命,就连没有生命的草木都不得损毁。
(一)佛教以戒律严禁自杀行为
佛教非常重视戒学,僧团和合精神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精神引导。无论刚刚受持「三皈五戒」的初信之人,受持「八关斋戒」、「菩萨戒」的净信居士,辞亲出家的沙弥、比丘等,莫不「以戒为师」,谨尊佛陀的教诫。这些戒律次第严明,根据信众的信仰层次,制定了宽严不等的戒律,以期达到「防非止恶,自净净他」的目的。
因此,如上所述,杀生包括「不自杀,不教他杀」;如《阿含经》卷一云:「尼拘陀,云何是汝修行?所持四戒:谓不生自杀生,不教他杀,不随喜杀。」不自杀又分为不亲自杀生,不自杀。而不教他杀,则包括不教唆他人杀生及叫别人帮助自杀。也就是说,在佛教里,自杀是一种严令禁止的杀生行为。
佛陀又开示说:「若有舍此身,余身相续者,我说彼等则有大过。」指出杀生罪过极大。《梵网经》云,凡生者皆为我父、我母,故杀生即杀父母。因此,自杀无异杀父、杀母的极大罪过。
又「不杀戒」以杀人为重罪,而自杀则其罪等同。佛陀在世时,多有比丘修不净观后厌患色身而以死为解脱,有的自杀,有的求人杀死自己,有的以杀人为度他。所以佛陀制戒,规定比丘自杀者犯「偷罗遮罪」;此罪障碍自杀者进入人天善道而堕入恶道。而比丘亲手杀求死者,或帮助求死者自杀,或赞叹死亡、劝诱和蛊惑别人自杀,最后别人因此而死,就会犯「波罗夷罪」;此罪又称「断头罪」,如人断头不可复生,犯者从此失去比丘资格,不得再住在僧团之中,与道果无分,这是声闻戒律中极重罪之一。由此可见,无论是自杀或杀他,在佛教中都是极重之罪,都是不容许的。
(二)、自杀有违自然生命之道
从佛法而言,每一个生命要经过成(生长期)、住(壮年期)、坏(衰老期)、空(死亡)四大基本规律,如果以人为的方法或方式去终止这个过程,实在是违反自然之道,所以佛教明确予以反对。人生是六道升沉的枢纽,在六道轮回的中,生为人道尤为不易,因此佛教常有「得人身难」的训示。佛教视人格完善的佛陀为「福慧具足」者,而福的具足就有长寿的要求。如《阿含经》云:「若得大福者,便得生天、长寿。」如果破坏了生命的自然规律,造成不尽命而早夭,也是一种罪过很大的不道德行为。
要知道,世间的一切万物,从有情到无情,都有它的生命与生机,我们都应该保护尊重。所谓「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我们人类?所以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结束,或因此牵连、伤害到别人的生命,这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加以规范、防止。人的生命要自然的生,也要自然的灭,强求的苟活与自暴自弃的放弃都是不正确的。所以自杀前,请再给自己几分钟的思考、想想,人活着才能解决问题,死了怎能解决呢?只要有心振作,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何必用自杀来逃避呢?何必把自杀当成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呢?事实上,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徒然留给世间及后人更多、更大的问题与痛苦而已。
二、 佛教是慈悲护生、珍爱生命的态度
佛教是慈悲护生、珍爱生命的。以佛法的角度来说,我们今生之所以获得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如《华严经 》卷六十四云:「得人身难。」《梵网经菩萨戒序》亦云:「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大般涅盘经》卷二十三亦云:「人身难得,如优昙花。」
佛在经典上劝勉我们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所以人身是最贵的、易近道的、难得的。
(一)、「最贵」:人身最可贵,因为容易接近佛法,所以容易修道,并容易觉悟、容易解脱,所以六道(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之中人身最可贵。其他的五道则不然:天上乐多苦少,由于太快乐的缘故,把生死大事忘掉、疏忽了。所以说「天耽乐忽解脱」。而修罗瞋恚心太重,好胜心、嫉妒心特别强;这贪、瞋、痴都是障道的根本,所以要修道都非常的困难。所以说「修罗多瞋背道」。而地狱、饿鬼、畜生则昏昧多苦;昏昧,就是不能辨别是非;多苦,太苦也无法修行。
所以说「三途昏昧多苦」。而现在我们身处的人道,虽然苦多乐少,但「多苦易启觉悟」,「小安能获修道」,这就是它可贵之处。人身虽不容易得,但得人身就有解脱的机会。所以我们这一生好不容易才得到人身,若不好好珍惜、利用这个机会,超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二)、「难得」:人身难得。为什么难得?以下是佛陀在经上所说的比喻。
1.机缘喻:机缘不容易。
第一个譬喻,「高山垂线穿针」:这里的高山是指「须弥山」;须弥山是最高的山,从山上垂一条线下来,山下放一个绣花针,线一掉下来,刚好就穿进了针孔。试想想,这个机会是多微?就是说,得人身的机会是如此的渺茫,而我们是须弥山上的那条线,要恰巧地穿进「人道」这个针孔,确实是不容易。
第二个譬喻,「盲龟浮木伸头」: 在《杂阿含经》中说到,佛陀住于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时,一天,对比丘们说:「譬如大地全都变成了海洋的时候,有一只寿命无量劫的盲龟,每过一百年才把头伸出来一次,另外,海中有一块浮木,这浮木中间有一个洞孔,此木头在海浪里随风四处漂流,没有固定的处所,那每一百年才伸出头的乌龟,能够刚好遇到这块浮木,且又能穿入那个洞孔吗?」佛陀这样问阿难。
阿难回答佛陀说:「不能的,世尊!」
佛陀问:「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只盲龟若游到大海的东边,浮木随着风漂流,或许是漂到大海的西边,甚至到南边、北边,乃至是南、北四维,四周围绕的道理也如这样,依此道理思考,不一定能够相遇。」佛陀告诉阿难说:「盲龟与浮木,即使是向不同的方向漂流,也还是有机会相遇,然而世间上愚昧无知的凡夫,漂流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趣之中,要想再恢复人身,比那盲龟遇到浮木还要困难。」
「为什么这样说呢?」佛陀继续讲下去:「那一些愚昧无知的凡夫,不遵行正义、不行持道法、不行持善法,不修行真实法,而且随顺自己的贪、瞋、痴互相残杀,弱肉强食,造下了数不清的无量罪恶。所以,佛弟子如果对于四圣谛还不理解的,就应该要努力修行,勤求上进,断除烦恼,不被惑业所间隔。」佛说完此经,诸弟子听闻佛说法后,心中都非常欢喜的愿意奉行佛法。
佛教认为人道于六道中有其殊胜的地方,经中说人间有五事胜过诸天:勇健、有正念、有佛出世、是修业地、是行梵行处。又说「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因为「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所以连诸天也求生人间闻思佛法。而人身却极为难得,一般人由于过去现在业力的牵引而会于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中轮回。因佛难遇、佛法难闻,众生起惑造业多,除贪离爱难,所以多堕三恶道,难得人身。
我们从上述两则「垂线穿针」与「盲龟浮木」的譬喻,便可知道要得人身极为不易,倘若不珍惜人身,努力修行,一旦失去人身,百千万劫想再有机会来做人,就很难说了。
2.「量数喻」:从数量上比喻。
「爪土及大地土」: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时,祇园精舍正在盖房子,佛陀带弟子们去看建筑工程;佛陀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然后撒掉,指甲上还留有一些。由于佛陀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学生们都会注意,所以当时有学生马上问道:老师您这是什么意思?因为佛陀从不戏论,更不会开玩笑,一举一动都是给人启示。因此,佛陀反过来问学生:「我指甲上的土多,还是地上的土多?」这还需要问吗?当然是地上的土多了。佛说:「我们现在世的人,死了以后来生再得人身,数量就像我指甲上的土;死了以后不能得人身,像大地之土。」人身难得,一生严持五戒十善,来生才能保住人身。我们有没有做到?如五戒持不好,善业的力量薄弱,来生得人身的机会就很渺茫,所以大多数的人,来生都会堕落到三恶道去。贪心重的就会到饿鬼道;瞋恚心重的就会到地狱道;愚痴重的,是非黑白颠倒、邪正分不清、迷迷糊糊的,自然就会到畜生道了。贪、瞋、痴三毒烦恼,是三恶道的业因,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一定要断除此三毒。
3.「时间喻」:这是时间上的比喻。
「天鬼狱世寿长」:天道、鬼道、地狱道寿命都很长,而人的寿命很短,且人身难得而易失。
「七佛世仍蚁身」:这个故事也是佛陀说的。在祇树给孤独园时,一天,佛陀看到一些蚂蚁,就叫弟子们来看;他们有许多已证阿罗汉果的,都有天眼通、宿命通;但阿罗汉只能看五百世,佛陀能看到五百世以前。藏教佛从修行到成佛是三大阿僧祇劫,而七佛是二十一个阿僧祇劫。这些蚂蚁经过七佛世以后仍然是蚂蚁,不是说牠的寿命有那么长,而是说牠愚痴执着,认为这个蚂蚁身就是牠的,所以死了无数次之后,还是投胎作蚂蚁,到七尊佛过后还是蚂蚁身。佛陀看了之后非常的感叹地说:畜生道真的不容易脱离!就是因为畜生愚痴、执着,所以要出离、解脱,实在是非常的不容易。
(三)、「得为大幸」:
由此可见,人道于六道中可谓最殊胜的地方,经中说人间有五事胜过诸天:勇健、有正念、有佛出世、是修业地、是行梵行处。又说「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因为「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所以连诸天也求生人间闻思佛法。而人身却极为难得,一般人由于过去现在业力的牵引而会于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中轮回。因佛难遇、佛法难闻,众生起惑造业多,除贪离爱难,所以多堕三恶道,难得人身。
我们从以上佛陀所说的故事及譬喻,便可知道要得人身极为不易,倘若不珍惜人身,努力修行,一旦失去人身,百千万劫想再有机会来做人,就很难说了。因此,我们今生既得人身,就要生庆幸想,所谓「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这么难得,生命如此无常,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
三、让生命活出意义与价值
既然生命如此的宝贵,人为什么会想到轻生?就是因为欠缺智慧,就是因为人生有太多不开心、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由于看不开、想不透、放不下,所以终日活在忧郁、烦恼、苦闷之中。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人生的本质是虚幻的、无常的、短暂的,教我们不要执着、教我们要珍惜生命,努力修行。
我们的色身是父母所给予的,而法身慧命是佛所给予的;我们的知识、技能,是师长所教导的;我们生存的条件,也就是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是众生所给予的;我们人生里种种事业的成就,是社会、国家所给予的;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上报四恩」,即报佛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我们要认识清楚,我们的生命并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天地间共生共有的,我们没有资格将之摧毁,而应该将之奉献给大众,我们应该尽力让生命活出意义与价值──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服务大众、就在于成就别人;我们活着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且要想到其他人的利益、要想到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我们要能建立对自我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亲人的责任感、对自己所受恩惠的人如父母、师长等的责任感;试想这么多人的恩惠,我们都还没有报;这么多的责任,我们都还未了,如何能一死了之呢?想到自己不但「四恩」未报,而且连自己的生命都未照顾好,又怎可以随便说:「死,惊什么呢?」
所以,佛法教导我们:
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不要浪费生命在一定后悔的地方。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获得解脱。
因此,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健康,珍惜亲情、友情、爱情。让生命活出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结语: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而言,都是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每一天!如果我们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为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所以,我们除了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外,更要学会知足。
所谓「知足者贫亦乐,不知足者富亦忧」。我们生存在世界上,面对问题、思考问题之时要多些知足,少些计较──其实只要知足就会减轻烦恼、消除烦恼,就会快乐!虽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各种压力与考验;这些压力与考验,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要不就是快快乐乐地主动接受,要不就是闷闷不乐地被动接受;接受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后果也就是天壤之别;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年,为什么我们不能快快乐乐地活着,去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呢?这样的生命,不是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吗?
版权所有:楞严经快诵网